青島2號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在中心城區復雜環境條件下首次全面推行車站“能暗則暗”和隧道TBM機械化施工新理念的地鐵工程,代表了創新工法、設備研造和工程建設的國際先進水平,在節地、節能、節材、環保、和諧諸多“綠色建造”方面具有示范性,在中心城區“上軟下硬”復合地層修建地鐵方面具有引領性,在建設過程中實現了四項“國內首創”。
國內首次應用硬巖雙護盾TBM。2014年12月,雙護盾TBM“貫龍號”在海安路站成功始發,邁出了青島地鐵機械施工法的第一步,也是雙護盾TBM在國內地鐵領域的首次應用。“貫龍號”在硬巖地鐵隧道研究應用雙護盾TBM工法,建立了復雜硬巖地鐵隧道雙護盾TBM工法成套核心技術體系,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國內首創初支拱蓋法技術。青島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對車站暗挖工法進行大量技術創新,首創初支拱蓋法,對傳統二襯拱蓋法、雙側壁導坑法等進行技術更新,創新大斷面快速支護與襯砌整體澆筑關鍵技術等,部分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國內首次實踐地鐵“空間一體化”設計新理念。青島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車站公共區域裝修采用“四位一體”創新設計方法,將以往地鐵空間的割裂元素“化零為整”,把裝修、導向、藝術品、廣告等各分項統籌考慮、整體設計,全方位提升車站藝術化、個性化,是地鐵空間裝修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青島地鐵集團為此專門成立了由國內各美院的知名藝術家和青島本地文化學者組成的青島地鐵藝術設計專家委員會。全線標準車站內部裝飾采用簡約和工業化風格,重點車站做到“一站一故事”,呈現出青島獨特的多元文化特色。同時,在保證藝術性、美觀性的前提下,首創了復合式屏蔽門通風空調系統,自主研發了可開閉幕簾通風窗,節能效果顯著。
青島首次開發“段城融合”,實現車輛段上蓋物業。創新設計了國內首座“半地下雙層布置+上蓋開發”車輛段——遼陽東路車輛段。結合坡地地形特征,將列車運用庫股道上下重疊布置為雙層,解決了規劃用地極不規則、長度明顯不足的難題,不僅滿足了車輛段的實用功能,更釋放出土地9.26公頃,較國家標準節約土地52%,打造了“段城融合”的大型城市綜合體。
目前,青島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調整方案(輪渡站-泰山路站段)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開通后,西部老城區的交通將更加便利,連接全市交通大循環。此外,青島地鐵2號線二期工程也在加速推進,這條線路將進一步連接李滄區和嶗山區。隨著2號線一期工程的擴展和延伸,將進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網絡覆蓋能力,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地鐵出行體驗。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