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是今年北京地面公交發展的關鍵詞。地面公交要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北京今年繼續打造通勤、通學、通醫、通游等多樣化公交線路,推進公交、地鐵兩網融合,縮短接駁距離。為了提高道路資源使用效率,第三批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措施將于近期實施,涉及28條道路。
自去年9月1日本市試點開行通學公交以來,累計開通線路273條,覆蓋城六區和通州、大興等8個區,服務學校106所,日均運送學生18600多人次。下一步,通學車服務將加快優化升級。“首先是優化現有線路,探索一條線路、一輛車服務多個學校的模式,提高通學車使用效率,也能服務更多學校。”市交通委黨組書記、主任李軍會介紹,交通部門將與教育部門繼續對接,摸排學校、家長需求,開通更多的通學公交線路。同時,優化常規公交線路和站點,為學生上學提供更多的公交出行服務。
目前,市人大也正在推進通學公交車的立法調研工作,從更高的層面為通學車安全運營提供依據和保障。
“公交和地鐵之間不是競爭關系,而應該是一個融合關系,兩者在功能定位、站點設置、運行服務標準上,都可以進行充分融合。”李軍會介紹,本市正在打造“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撐、多種出行方式為補充”的綜合交通體系。
具體來講,在中心城區,以地鐵為主、地面公交為補充,優化公交與地鐵重復線路,特別是一些長大線路或客流非常低的線路,發揮公交靈活、可快速響應的優勢,重點發展定制公交以及方便與地鐵接駁的微循環線路等。在中心城區與郊區之間,地鐵與公交相互補充,有地鐵并且運力充足的地區,就以地鐵為主;有地鐵但運力不足的地區,就考慮開行早晚高峰“大站快”公交線路,提供補充服務;在沒有地鐵服務的地區,打造快速公交。
今年,交通部門將通過道路拓寬、站臺改造和站點挪移等方式,實現公交站點和地鐵車站50米接駁比例由去年的86%提升到88%。
去年6月1日和9月1日,北京先后分兩批實施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涉及78條道路,主要包括對三環路以外公交專用道在公休日和法定節假日放開使用、允許通勤班車和校車使用公交專用道、優化部分公交專用道使用時間。以三環路為例,優化調整后,非高峰時期三環路社會車輛通行效率提升了20%。
“公交專用道的優化調整,是交通綜合治理精細化的體現,我們在堅持公交優先戰略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道路資源。”李軍會透露,第三批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措施將于近期實施,涉及調整道路將有28條、160多公里,進一步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
軌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26條,運營里程10975.8公里,實際開行列車361萬列次,完成客運量28.5億人次,進站量17.0億人次。4月份,客運量環比減少0.3億人次,減少1.0%,同比增加0.9億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國總運營里程的平均客運強度為0.865萬人次每公里日,環比增加2.1%,同比減少3.5%。本月無新開通線路。 其中,43個城市開通運營地鐵、輕軌線路268條,運營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運量27.5億人次,進站量16.3億人次;16個城市開通運營單軌、磁浮、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路25條,運營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運量8695萬人次,進站量5809萬人次;18個城市開通運營有軌電車、自動導向軌道線路33條,運營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運量1047萬人次,進站量990萬人次。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