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北沿江高鐵江蘇段通航論證,為加快北沿江高鐵初步設計批復,為確保年內開工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北沿江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中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北沿江城市與南京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快速直達的快捷通道。項目的建設對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及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項目起自上海市寶山站,經江蘇省蘇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南京市及安徽省滁州市、合肥市,接入既有合肥南站。線路全長554.6公里。江蘇段全長364.9公里,途經我省蘇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南京市,設站10座。北沿江高鐵可行性研究于2021年11月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
北沿江高鐵途經河網密布地區,涉及江蘇省航道近七十處,航道數量多、條件復雜,運輸繁忙。自通航論證專題工作開展以來,江蘇省鐵路集團組織評估單位提前介入,全程參與鐵路橋梁設計環節,同步對涉航橋梁的設計提出相應的意見建議。內外高效溝通銜接,爭取相關各方支持;對內加強設計管理,密切協調設計單位與評估單位優化方案設計,編制完善論證報告,提高通航論證質量。多次組織聯合會議開展涉航橋跨專題論證研究;對外協調涉及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航道管理部門配合通航論證相關工作,形成五十余件所需函件;聚力推進通航論證報批工作。
在交通運輸部、江蘇省鐵路辦的大力指導支持下,工作人員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經過三輪不同層次航評管理部門的審查修改報批,協調流轉百余事項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相繼通過第三方咨詢機構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審查、交通運輸部專家咨詢、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審查、多司局會簽,最終獲得正式批復。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