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上午11時30分,隨著武漢地鐵12號線港口村站至丁家咀站區間(文中簡稱:港丁區間)左線盾構隧道第251環管片拼裝完成,標志著12號線全線最硬巖石段掘進順利通過,創造了國內地鐵土壓平衡盾構機掘進硬巖新案例,為全線開通目標奠定了基礎。
武漢地鐵12號線作為亞洲最長地鐵環線,穿越武漢三鎮,線路全長59.9公里,不僅穿江過湖,還要穿越復雜的地下巖土層,由于巖石強度高低不一對盾構掘進施工要求嚴格。位于漢陽區的地鐵12號線港丁區間盾構隧道左線長1244.9米,其中,63米、251兆帕高強度石英砂巖段是一塊“硬骨頭”,施工類似于盾構機在“鋼板上鉆孔”。
武漢地鐵集團與施工單位中鐵七局,12號線建設運營公司、中鐵開投集團工程指揮部調派精兵強將組成盾構智囊團坐鎮號脈,通過現場調研、勘查分析,以及借鑒以往多方巖石掘進經驗,編制硬巖爆破、硬巖掘進等7個方案,并同步編制施工監測、建構筑物保護等6個配套施工方案及應急預案,還針對每個方案組織專家評審,僅在設計階段就組織3次專家咨詢會,邀請地質、設計、施工、監測等方面的權威專家多次進行評審論證,分析施工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困難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制訂盾構掘進合理參數,提出針對性地應對措施,為硬巖掘進提供技術、設備支持和保證。
據介紹,通過實施地面鉆孔,進行地下硬巖定向預裂爆破,注入封閉漿液,增大地下硬巖裂隙,減少對盾構刀具的磨損,做到每推進0.5米停機對整個設備特別是對刀具刀盤進行檢查,及時更換磨損超量刀具,確保盾構設備始終處于工效良好狀態。
據介紹,掘進過程中由項目經理、總工帶班,全時段盯守掘進現場,觀察盾構機推進參數、倉內狀況、出渣渣樣、施工監測等情況,實時進行地面、建構筑物、管線、盾構機、成型隧道等監測,及時優化調整盾構掘進參數,確保盾構掘進安全可控。同時,為確保施工質量,調集21名經驗豐富的盾構施工技術、現場管理人員,組成精干高效作業團隊,提前30天啃下了該段硬巖。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