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外放聲音、站臺門編號、AED……北京地鐵擬增這些新標志
為了給乘客提供更精細
更科學規范的指引,北京擬對地鐵標志系統進行更新升級。近日,市交通委組織編制的地方標準《公共交通客運標志 第2部分:城市軌道交通》征求意見稿已完成,正在網上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不僅增加了第三衛生間、母嬰室、AED位置標識示例,還新增了站臺門編號、跨線運營等標志。此外,請勿外放聲音等禁止行為也有了特定標志。
根據編制說明,軌道交通標志現行標準自2016年實施,使用7年后,出現了不能很好適應國家標準更新、車站環境復雜化、乘客服務和運營管理需求變化的問題。因此,意見稿新增、修改了一批客運標志。
比如,新增了站臺門編號標志,由對應的車廂編號、車門編號、“車廂”字樣和“車門”字樣等組成。由于具有唯一性,通過該標志,乘客可以準確定位。
跨線運營,正成為北京地鐵提高運營效率的一大“法寶”。意見稿特別增加了跨線運營標志,包括跨線運營站臺站名標志、跨線運營乘車導向標志和跨線運營列車運行方向標志。跨線運營站臺站名標志用以幫助乘客確認當前車站的名稱,由當前車站名稱、線路色、“下一站”字樣和下一站名稱等組成。此外,還設計了跨線運營乘車導向標志,用以同時指示多條線路乘車的方向。
近兩年,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已經成為北京地鐵站的標配。因此,意見稿新增了AED位置標志,橘黃色背景上標有“AED”字母以及醒目的紅心。此外,新增了第三衛生間、母嬰室、“招援按鈕”等位置標志。
意見稿要求,在車站空間示意圖中,要標注各類設施,如出入口、客服中心、售票、問訊、電梯、樓梯、無障礙設施、衛生間、母嬰室、AED和便利店等,并標注“您在此”和指北針。主圖宜采用三維繪圖形式。
此外還要求,地鐵站周邊街區導向圖應標注車站位置、出入口、無障礙電梯和車站周邊與交通出行相關的重要信息,如水系、綠地、主干路、次干路、標志性建筑物、公共汽車站和出租車揚招站等,并標注“您在此”和指北針。主圖標注區域半徑范圍宜為500米,可根據車站周邊情況適當增大或縮小。公共汽車線路信息可獨立制作,以便更換。
記者注意到,與此前版本的標準相比,意見稿對于各種禁止標志也進行了適當更新。比如,“請勿飲食”從勸阻標志變成了禁止標志,禁止圖標也從一杯飲料和一個漢堡,變成了薯條漢堡。此外,還新增了使用電子設備時請勿外放聲音等標志示例,其中請勿外放聲音標志是在一個小喇叭上劃斜杠。
意見稿指出,禁止標志主要用以禁止乘客的不安全行為,主要包括禁止攜帶危險品、禁止吸煙、禁止倚靠、禁止追逐打鬧、禁止行乞、禁止進食、禁止入洞、禁止翻越、禁止跳下、禁止使用手推車、禁止攜帶寵物、禁止亂扔廢物、禁止擺賣、請勿外放聲音、請勿躺倒、請勿懸吊和禁止長時間停留等。
目前,擬修訂標準在市交通委網站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3年5月20日。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