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交通引導城市開發(fā),近期蘇州“動作”頻頻。10月26日,江蘇首個與城市更新相結合的TOD項目——蘇州地鐵6號線懸橋巷站TOD正式開工,預計3年內投入運營。11月9日,蘇州軌交集團根據蘇州不同地塊的特色風貌和資源稟賦,發(fā)布“四大TOD開發(fā)策略”。11月27日,蘇州地鐵8號線鑊底潭車輛段及上蓋平臺項目綜合樓主體結構封頂。
TOD,即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fā)模式,在地鐵領域體現為車站、列車車輛基地等上蓋商業(yè)、住宅、文旅項目。蘇州軌交集團董事長金銘認為,TOD就是打造一座生長在軌道上的“微型城市”,構建“衣食住行游購娛”一站式生活圖。
舊巷老宅,變身旅居新地標
蘇州既有小橋流水的古韻,也有活力現代的新風,地鐵TOD開發(fā)如何展現這一“雙面繡”?“蘇州地鐵開通于2012年,經過十余年沉淀,我們熟悉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蘇州軌交集團副總經理朱寧說,蘇州地鐵TOD開發(fā)因地制宜,讓TOD項目與城區(qū)特質深度融合,分為“復合立體城市型”“站城一體樞紐強化型”“文化地標城市客廳型”和“數字生態(tài)產城創(chuàng)新型”4種TOD開發(fā)模式。
近期開工的懸橋巷地鐵站TOD,是“文化地標城市客廳型TOD”代表。該項目位于姑蘇古城核心區(qū),東接平江歷史文化街區(qū),北接觀前街商業(yè)街。蘇州軌交集團資產經營公司總建筑師劉海艷介紹,利用站點周邊景點薈萃、游客眾多的文旅資源優(yōu)勢,懸橋巷站TOD項目將被打造成集商業(yè)、文化、藝術、酒店、旅游等業(yè)態(tài)為一體的古城旅居新地標。其中,地上有三至四層,面積1.5萬平方米,以酒店公寓為主,地下約1.3萬平方米,與懸橋巷站無縫銜接,擬引入美術館、音樂餐吧及小型商業(yè)。
懸橋巷站TOD項目施工現場四周都是舊巷古宅和老城商業(yè)街,在這里建造TOD無異于“螺螄殼里做道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既充分尊重歷史風貌,延續(xù)古城肌理,又體現現代感,吸引游客和年輕市民前往?”劉海艷說,設計懸橋巷站TOD項目時,他們邀請上海張園綜合性保護開發(fā)項目的顧問公司出謀劃策,在不破壞歷史文化街區(qū)格局、風貌、空間尺度的基礎上,探索地域特色建筑的現代演繹。比如,地上建筑風格注入粉墻黛瓦的蘇式民居元素,整個項目橫跨懸橋河而建,保留“院—巷—河”的江南傳統(tǒng)建筑格局。
TOD規(guī)劃,讓生活便利高效
“TOD開發(fā)追求地鐵與城市的雙贏。”朱寧介紹說,在蘇州地鐵4號線察院場站,有一條“TOD通道”,直觀地向市民展示蘇州地鐵TOD的特色和布局。行至通道盡頭,一個透明的TOD模型引人注目——地下一層,地鐵列車穿梭,P+R停車場(駐車換乘停車場)就在軌道一側,市民可以把車開到地下,直接換乘地鐵;地上幾層,分別是居住、購物、休閑娛樂區(qū)。
“通過TOD和地鐵的結合,我們致力于打造‘風雨無阻的歸家動線’。”朱寧說,TOD的理想形態(tài)就是家、工作單位、商場、醫(yī)院、學校、景點都能通過地鐵無縫銜接,時空距離被大大縮短。
讓市民生活變得便利、高效、品質更高,是TOD的使命。與此同時,TOD通過集聚人氣,增強城市活力,填補地鐵建設、運營虧損。朱寧介紹,從建設、運營成本看,地鐵堪稱“奢侈品”,當前建設一公里地鐵的成本是5億—6億元,地鐵開通后,一公里的全壽命運營成本是10億—12億元。“地鐵建設、運營全部依賴財政補貼不現實,作為國企,我們須增強自我造血能力。”朱寧說,通過高強度開發(fā),把資源要素集中至站點周邊,增加地鐵售票收入,帶動地塊升值、產業(yè)興旺,這是TOD開發(fā)的邏輯。
梳理蘇州軌交TOD開發(fā)的四種策略,一種與城市更新相關,其余三種均與新城開發(fā)相關。不難發(fā)現,蘇州幾乎每一個區(qū)都有規(guī)模可觀的TOD項目規(guī)劃或在建,TOD在與這座城市共生共長。
比如,“站城一體樞紐強化型TOD”的代表桑田島停車場TOD,所處的桑田島集聚人工智能、生物醫(yī)藥、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眾多新興產業(yè),3公里范圍內有華為(蘇州)研究所、協鑫能源中心等產業(yè)園,緊鄰在建的滬蘇同城化樞紐——蘇州東站。“數字生態(tài)產城創(chuàng)新型TOD”的代表品匯左岸商務廣場位于蘇州市吳中太湖新城·數字經濟創(chuàng)新港,上蓋于蘇州地鐵4號線支線蘇州灣北站,匯集了星級酒店、辦公樓、公寓、精品商業(yè)。“復合立體城市型TOD”的代表鑊底潭車輛段TOD,地處獨墅湖科教創(chuàng)新區(qū),受蘇州地鐵2、8號線輻射,住宅、公寓、商業(yè)、教育配套一應俱全。
TOD“更新”,地鐵商場互聯互通
TOD與地鐵同步開發(fā),在蘇州已成共識。今年6月開通運營、實現滬蘇地鐵“牽手”的蘇州地鐵11號線,其主體段橫穿昆山。蘇州軌道交通市域一號線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禮介紹,蘇州地鐵11號線建設過程中,他們主動對接相關單位,配合沿線城市更新、TOD站城一體發(fā)展。未來,該線將有7個以上的站點TOD項目陸續(xù)投入運營,包括擁有950個停車位的城市廣場TOD,位于昆山市陸家鎮(zhèn)境內、帶動小城鎮(zhèn)配套更新的菉葭站TOD,位于滬蘇地鐵換乘處的花橋站TOD等。
此外,蘇州地鐵還積極在現有商場增設出入口,“更新”一批TOD。比如,位于姑蘇區(qū)的美羅商場是蘇州高端商場,地處鬧市,停車不便,而蘇州地鐵4號線察院場站出入口離商場大門又有些距離。于是,蘇州軌交集團買下該商場附近樂鄉(xiāng)飯店地塊,進行互聯互通開發(fā)。
在朱寧看來,不論是新規(guī)劃、建設TOD,還是增進地鐵與現有商場之間的相互聯通,其本質都一樣——“通過TOD開發(fā),把人流量引過來,既增加商場人氣,也增加地鐵人氣”。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fā)。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