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報道,有一組數據,你聽了之后可能會很驚訝:僅僅去年一年,合肥公交使用新能源公交車,全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57萬噸,折合標準煤9.85萬噸。按照一棵樹一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計算,新能源公交車運行一年,相當于在全市種植了850萬棵樹。近日,合肥公交公布數據顯示,到10月份,合肥公交在用營運公交車3617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3440輛,占比95.1%。公交節能減排成績顯著,環保效益明顯。
四期公交充電站建設已經啟動
10年來,合肥市新建了高新停保場、張洼停保場、北城停保場、肥東立體停保場。廬陽停保場異地復建工程已開工建設。僅這5座公交停保場,占地面積34.4萬平方米,公交車停保能力達2300標臺。
合肥公交樞紐站、首末站、公交站亭建設大大提速。合肥南站公交樞紐站、小廟、望銅等公交首末站的建設,總數由40個增加到113個,占地57.7萬平方米,全市公交首末站布局更加合理,為優化公交線網,保障公交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撐。公交改造和新建站亭1257處2464座;全市新建改建1807座新型公交候車亭,乘客候車條件大為改善。
合肥公交集團利用停保場、樞紐站、首末站場地,啟動了四期公交充電站建設。目前,在用充電站59座,充電樁1155個,總功率139590千瓦,為純電動公交車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2021年下半年起,公交集團升級改造首批投用的17座充電站300個充電樁,保障能力再次提升。
合肥公交專用道達到17條
至2022年10月,合肥公交集團在冊營運公交車4646輛,是2012年3097輛的150%;公交線路總數266條,是2012年133條的200%;推進公交路權優先,公交專用道由兩條增加到17條,總長超400公里;市區公交車保有量由不足18標臺/萬人增加到27.6標臺/萬人;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半徑覆蓋率達100%;公交車正點率由68.8%升到88.4%。
多元化交通新體系下傳統公交面臨挑戰。合肥公交一方面聚焦地鐵接駁,新開10條地鐵接駁線路,緩解社區“孤島”交通難題。一方面依托商務中心,大力推行定制公交,形成以“通勤定制”“學生定制”為主,節假日定制、醫院定制、休閑旅游定制、黨建專線等定制公交服務模式。
合肥市在開通133條常規公交線路基礎上,開通了34條特色公交線路、10條旅游公交線路、35條定制公交線路、10條地鐵接駁微循環公交線路、140條通勤專線。
建成區營運公交車100%實現了純電動化
2014年6月25日,公交集團最后208輛黃標公交車下線,完成全部1281輛黃標公交車報廢。2015年以來,合肥公交集團引進了3748輛綠色低碳環保型公交車,按需投放18米、14米、10米、8.5米和6米車型到營運線路上,優化了資源配置,改善了乘車條件。2021年,合肥市建成區營運公交車100%實現了純電動化。到今年10月份,合肥公交在用營運公交車3617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3440輛,占比95.1%。
以2021年為例,公交集團使用新能源公交車,全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57萬噸,折合標準煤9.85萬噸。按照一棵樹一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計算,新能源公交車運行一年,相當于在全市種植了850萬棵樹。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