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黃河集團與烏海中太氫能科技公司,在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簽訂了氫能制儲運銷一體化示范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是由中太海事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牽頭,攜手中石油管道局和黃河集團,共同規劃打造的“烏海-呼和浩特純氫管道”暨“內蒙古氫能走廊”的起點項目,分二期建設,總投資超50億元。
一期總投資5億元,以黃河集團千里山煤焦化公司產生的焦爐煤氣作為原料氣,經過碳捕集流程減碳,再采用PSA氫氣提純工藝,生產99.999%濃度的氫氣,一部分輸送至自建的超級加氫站,二級加壓至40MPa,供氫能汽車使用;一部分通過氫液化裝置生產液氫,并輸送至大型液氫儲罐儲存,再由裝車區通過標準液氫罐箱外運;同時,大型液氫儲罐也兼顧氫氣長輸管道調峰功能;二期制氫及管道項目投產后,藍氫經國內首條規?;儦涔艿馈盀鹾!艉秃铺剌敋涔艿馈陛斔椭羶让筛鞯?,同時輻射北京天津等地的氫氣需求。
特別推薦:? ?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