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耕鐵路近30年,探索、驗證和完善中國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勘察設計體系標準,創造性地提出在武漢規劃建設“兩縱兩橫兩斜”12方向“超米”字型對外高鐵,他用手中的筆描繪出中國高鐵最美藍圖。
他是周天杰,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線站院副總工程師。近日,周天杰上榜2022年3-4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妙手錦心
緯地經天,
巧織宏圖十字繡;
雄才逸杰,
長開愿景米蘭花。
昔日陜西小伙
成了“武漢通”
說起坐高鐵,“快”是人們的第一反應。高鐵,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飛馳在祖國大江南北,作為全國主要鐵路樞紐之一,武漢這些年高鐵的發展可謂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近年來,武漢全力推動沿江高鐵、武西高鐵、武漢鐵路樞紐直通線、阜九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謀劃和完善12個方向高鐵路網布局,打造以武漢為中心的“超米”字型高速鐵路網。推動高鐵構架從“十”字型到“超米”字網,構建武漢“高鐵之心”的背后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那就是周天杰。
1993年,23歲的周天杰從上海鐵道學院畢業,加入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多年耕耘,周天杰成為他們單位最熟悉武漢鐵路樞紐的技術專家。雖然他是陜西人,但他卻成了名副其實的“武漢通”,因為他閉著眼睛都能描述出武漢樞紐每一個建設項目的關鍵問題,每一條線路的功能走向,每一座車站的作用規模。
創造性地解決
一個個難題
2004年,《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正式啟動,中國高鐵創立勘察設計體系還處于探索開拓中。周天杰同時身兼天興洲長江大橋工程、武漢站概念設計、武廣高鐵武漢工程試驗段等7個建設項目的總體設計負責人。
“匯報、審查、會議一個接著一個。”周天杰說,當時高鐵建設和總圖構架尚處于探索初期,技術難度大,工作時間緊,創新性、驗證性工程多。但周天杰和團隊刻苦鉆研,不負所托,創造性地解決了一系列難題。
他開啟了中國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勘察設計體系標準最初的探索、驗證和完善。2004年9月,京廣高鐵最早啟動的關鍵控制工程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開工建設,成為當時世界主跨第一、荷載最大的公鐵兩用四線鐵路斜拉橋;2009年底,中國首條運營時速達350公里的鐵路——武廣高鐵正式通車,搭載國人駛入高鐵時代;
他研究提出的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四線鐵路建設方案、新建武漢北編組站替代江岸西站功能的總圖構架,很好地適應了京廣高鐵建設、滬漢蓉通道引入需要;
他按照路網性客運中心定位全面升級客運系統,在新建武漢站采用現代風格,在國內首次采用“橋建合一”綜合結構,漢口站和武昌站分別按歐式、楚文化風格完成改建,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貫徹“短(零)距離換乘”理念,顯著提升了武漢鐵路運輸的服務品質和對外窗口形象。
提出 “超米”
字型高鐵網
為把湖北打造成為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戰略支點,周天杰創造性地提出在武漢規劃建設“兩縱兩橫兩斜”12方向 “超米”字型對外高鐵,新增2處過長江鐵路通道、客運系統按“五主三輔”布局的武漢總圖規劃調整方案。
周天杰說,方案最終可實現武漢至省內城市群“0.5-1小時城際交通圈”,至鄰近城市群“1-2小時高鐵交通圈”,至全國其它主要城市群“3-5小時高鐵交通圈”。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路網構架、一個前瞻宏偉的總圖格局,不僅奠定了武漢成為中國“高鐵之心”“祖國立交橋”的基礎,也為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晉級”打下了現代化交通的堅實基礎。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