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偉工作照
5月22日,位于襄陽市城市綠心的魚梁洲上,工程車輛穿梭,塔吊林立、器械轟鳴。漢江水下25米處,兩次穿越漢江的10節萬噸沉管組成的隧道正在“內裝修”。
魚梁洲過江隧道,是連接襄陽市東津新區與樊城區的一條快速通道,全長5.4公里,其中下穿漢江的沉管隧道長1011米,是目前國內整體建設規模最大的內河沉管隧道、漢江首條沉管隧道。
中交二航局第十三屆“十大杰出青年”孫曉偉是這條沉管隧道總設計師。4年多來,這個愛吃酸菜燉大鵝的東北漢子,帶領80后、90后為主的技術團隊邊學邊干,攻克技術“攔路虎”,用11項自主創新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并首次實現沉管隧道建設全產業鏈國產化。
國產止水膠帶“滴水不漏”
國產止水膠帶“滴水不漏”
搬掉壓在心上的“石頭”
“你看,這就是沉管隧道‘硬核’材料之一的止水膠帶?!?5米江底的沉管隧道內部接縫處,孫曉偉指著一圈黑色橡膠環形“面條”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他介紹,一根止水帶長75.52米,重4.2噸,起吊后需保證與沉管截面一致,隧道的10節萬噸沉管之間,都須用它連接,讓沉管嚴絲合縫地咬合,通車后還能頂住強大的水流壓力和落差。
沉管隧道,防漏是關鍵。
2018年3月,總投資約50億元的襄陽東西軸線項目上馬,時年35歲的孫曉偉任中交二航局襄陽市東西軸線魚梁洲段項目常務副經理兼總工。
沉管隧道兩節沉管之間需用止水帶粘合,以防沉管漏水。這本不是棘手難題。
然而,這種橡膠止水帶生產技術只被荷蘭、日本等少數國家掌握。是否選擇進口止水帶?
“面對進口止水帶的高價格,心頭始終像被壓著一塊石頭?!被叵肫甬敵醯那闆r,孫曉偉不甘心:制造技術和定價權都不在自己手中。
沉管安放現場
此前,中交二航局曾聯手湖南一家企業,研發出新型國產止水帶,但因存在不確定性,沒有人敢使用。因為國產止水膠帶從未實用,一旦失敗,整個項目將置于高風險下。
如何拍板,考驗著項目總工的膽識、決心和能力。
交貨的問題,促使孫曉偉下定國產化的決心。原來,談判中外中廠商稱簽訂合同后生產周期需6個月,運輸需要1個月。這意味著,整個工程可能會延期。
“不等不靠,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為盡快推動國產化止水帶應用,孫曉偉憋著一口氣,在二航局項目部成立了孫曉偉創新工作室,加快與國內廠家合作試驗。
2018年10月,試驗結果令人欣喜。應力松弛試驗,國產GINA止水帶平均衰減率為35%,略低于荷蘭公司的37.5%,壓縮性能和水密性與荷蘭公司基本相當。專家組一致認為,沉管隧道用國產GINA止水帶,可滿足100年使用要求,且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具備批量國產化能力。
自主創新,追上國際水平
“幫忙找找,看看有無濕漬痕跡。”孫曉偉笑著遞來手電筒。仰望9米多高箱頂,記者借著電筒的光亮四處查看,果然壁面很干燥,沉管兩端的接縫處不見一絲水跡。
孫曉偉透露,伴隨著全部沉管安裝完畢,黑色的國產GINA止水帶已牢牢將這些巨大的“水泥箱”連為一體,最早的已在漢江水下安“家”一年多。經初檢,達到“無滲水,結構表面無濕漬”的一級防水要求,其密封性、止水性、穩定性均達到歐洲標準。
“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自主創新,要有工匠精神,對自己、對祖國有信心?!弊鳛楹笔 扒G楚工匠”,孫曉偉帶領團隊圍繞沉管隧道技術創新,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率先突破難題,
據了解,該項目有11項自主創新技術和工藝被運用到沉管隧道上,包括沉管隧道先鋪卵石基礎、全斷面整體式澆筑、全漂浮式整平船、裝配式端封門結構等,中交二航局項目部已申報30項專利。今年3月,“襄陽東西軸線內河大型沉管隧道建造關鍵新技術與應用”被湖北技術交易所評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孫曉偉(右一)和團隊在一線研究沉管技術。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