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重慶兩江新區天宮殿 N 區立交工程 C 工程A匝道項目上,世界首臺全斷面硬巖矩形頂管“掘進號”順利始發。
據介紹,施工的隧道全長176米,隧道凈空按二車道標準布置,下穿機場快速路段車流量大,隧道設計坡度為1.4%,上部覆土4~6米,下部為巖層。穿越地層主要為泥巖、回填土地層。該處道路交通繁忙,無管線遷改、道路導改條件,采用傳統礦山法施工安全風險極大。
如何保證不斷道、不沉降、不拆綠,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作為該項目設計單位,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與重慶渝高新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建設有限公司、中鐵裝備集團共同開展隧道工法技術研究,經過多輪方案比選和專家評審,最終確定采用類矩形頂管工藝。“掘進號”由江北嘴投資集團旗下兩江建設公司完成施工作業。
天宮殿N區C工程A匝道超淺埋下穿內環高速路平面圖
“掘進號”尺寸為10.42×7.57米,設備最重單件為前盾下,重達147噸,是目前世界首臺且最大的全斷面硬巖矩形頂管機。
掘進號上下左右各增加2臺滾刀,開挖率達到100%;施工過程不斷交通,極大地降低因施工交通轉換對市民日常出行造成的影響;避免了以往大開挖對環境的影響,滿足城市品質提升要求。不僅如此,該設備較圓形隧道工藝將節約空間20%以上,這就減少了對土方的開挖和處理,降低工程造價;適應更淺覆土要求,尤其在大城市空間有限,開發需求高。
林同棪國際(中國)軌道事業部隧道專業主任工程師朱文會介紹,該項目作為世界首臺全斷面硬巖矩形頂管,首次采用路堤段始發、臨坡段接收,設計了專門的反力墻結構及接收端結構。
該項目完成后,能夠填補國內硬巖矩形頂管施工的空白,為硬巖矩形頂管施工提供寶貴的經驗,同時為硬巖矩形頂推工藝的推廣奠定基礎。
頂管機始發井
“掘進號”頂管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林同棪國際(中國)長期致力于地下空間建造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創新設計,在城市軌道交通和城市隧道等領域,設計過敞開式TBM、單護盾TBM、土壓平衡盾構、類矩形盾構等多種機械工法隧道。聚焦項目需求,堅持科技創新,為推進工程行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增添新動能。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