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寧蕪鐵路,牽動了無數南京人的心。11 月 30 日上午,伴隨著南京南站北廣場西側地塊挖掘機的轟鳴,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南京南隧道盾構始發(fā)井基坑正式開挖。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意味著該項目正式進入到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寧蕪鐵路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北起南京樞紐南京東站,途經馬鞍山地區(qū),南至蕪湖樞紐蕪湖東站。其中,南京樞紐南京東至滄波門段、門南村至南京站客車聯絡線共計約 11.3 公里實施電氣化改造;滄波門至古雄段既有鐵路實施外遷,新建單線約 29.7 公里,還建江寧鎮(zhèn)貨場;古雄至蕪湖東段約 62.5 公里實施電氣化改造和平改立工程,并對不滿足百年洪水位、通航要求及超限坡地段進行改造,建設古雄綜合維修車間、軌料基地;封閉江寧鎮(zhèn)、銅井、安江、采石、當涂等 5 座車站。
中鐵十四局寧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 A1 標項目負責人邵曉明介紹,南京南隧道長度約 14.4 公里,為全線控制性工程,施工工期按 36 個月安排。其中,下穿秦淮新河盾構段長度約 2.3 公里,工程技術難度大,盾構結構洞徑 9 米,下穿河道段落覆土淺,施工期采用河底換填混凝土和填充膜袋砂的方式,運營期采用壓重盾構斷面,在兩側和仰拱填充混凝土,以解決隧道抗浮問題。目前,正啟動基坑開挖及盾構機改造工作,計劃 2025 年完成盾構施工。
寧蕪鐵路擴能改造項目總工期按 56 個月安排,初步計劃 2025 年完成路基、橋梁、隧道等土建工程,2026 年三季度完成鋪軌和站改工程,2027 年 5 月份完成驗收。
改造后的寧蕪鐵路將為客貨共線的Ⅰ級單線電氣化鐵路,全長 102.2 公里。全線設紫金山、滄波門、雙龍街、谷里、古雄、江寧鎮(zhèn)南、馬鞍山、黃梅山、毛耳山、塔橋等 10 座車站。
噪音、城市割裂,寧蕪鐵路老線改遷呼聲已久
寧蕪鐵路于 1935 年建成運營,此前曾是蘇皖兩地的一條大動脈。它是長三角地區(qū)承擔重要客貨運輸任務的國家鐵路線,更是中國最繁忙的單線干線鐵路之一。
目前,寧蕪鐵路(滄波門至古雄段)沿線地處南京市中心城區(qū),沿線有居民小區(qū) 24 處、學校 7 處、醫(yī)院 1 處。雖然日開行量已不及當初繁忙時,不過鐵路的運營仍然帶來了諸如噪音、交通擁堵、割裂城市等問題。從上個世紀 90 年代起,推動寧蕪鐵路外繞的呼聲不斷。
據介紹,實施寧蕪鐵路擴能改造,特別是南京城區(qū)段(滄波門至古雄)改線外遷,將有效消除區(qū)鐵路平交道口安全風險,化解原線路穿城而過帶來的割裂城市、噪音干擾、污染排放、交通擁堵等問題,是落實 ” 生態(tài)優(yōu)先、綠色發(fā)展 ” 理念的具體舉措,更是呼應群眾 ” 看得見摸得著 ” 民生熱點的辦實事工程,對于增強鐵路網靈活性,促進鐵路沿線產業(yè)結構升級調整,優(yōu)化城鎮(zhèn)化空間布局等具有重要意義。
新線建成后,老線區(qū)域怎么辦?
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寧蕪鐵路古雄至滄波門段外遷后,原廊道空間可回歸給城市其它功能使用。
據悉,目前計劃主要從兩方面來利用老線的釋放空間:一是從路網織補角度出發(fā),利用廊道空間貫通斷頭路,縫合現狀被寧蕪鐵路割裂的兩側交通。二是在鐵路的線性空間利用上,結合城市發(fā)展需求和現場建設條件,研究推進分段布置地鐵、道路、管廊、綠道等多種功能,形成空間復合利用的綜合交通走廊。
根據此前公告,寧蕪鐵路搬遷后,原有鐵路廊道將規(guī)劃建設地鐵 8 號線,利用既有寧蕪鐵路古雄至滄波門段。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fā)。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