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凌晨,杭溫鐵路二期金臺尖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杭溫鐵路二期浦江段所有隧道貫通,為3月底前全線隧通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金臺尖隧道作為全線“兩橋兩隧”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之一,全長6530.35米,是杭溫鐵路二期項目全線第二長隧道。隧址位于低山丘陵區,地勢起伏大,最大埋深295米,隧道進口緊鄰風景區和度假村,作業環境受到嚴格限制,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
金臺尖隧道的建設工期非常緊張。為確保進度和質量同步趕超,在項目入場前,施工方開展了一系列實地勘察,通過反復測算決定增設兩座輔助施工坑道,三個斜井加出口共7個工作面同時掘進,成功實現“長隧短打”的目標。按照“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測量”的原則,進一步優化隧道支護與加固方案,為施工的平穩、快速推進奠定基礎。
此外,科技應用也在助力著隧道安全質量管控水平的提升。通過引入3D斷面掃描儀,我們對隧道的各項數據進行采集與三維建模,并基于數據對隧道爆破炮眼質量、間距、藥量分布、裝藥量等數據進行計算和優化,不僅能加快掘進速度、控制施工成本,還能減少爆破對圍巖的穩定性與承受能力的影響,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這樣的“黑科技”在金臺尖隧道的施工中還有許多。
在施工現場可以看見很多傳感器鱗次櫛比地分布在隧道拱頂部位,這是一種二襯防脫空裝置,這些傳感器以規定間距均勻地粘貼在剛剛鋪設好的土工布上,能夠全程監測澆筑密實程度,監測結果則通過指示燈和云端傳輸,實時發送給現場施工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確保問題能夠及時得到閉環處理。同時,施工中還引進了兩臺一體化智能污水處理設備,通過多道處理工序,每天可處理污水120噸,使施工中產生的污水達到直接排放或再利用的國家標準,有效保護了項目沿線生態。
不僅如此,金臺尖隧道還創新采用了“水壓爆破+聚能管”技術,實現了爆破能量的定向使用,最大限度發揮炸藥作用,實現炮眼利用率提高約20%,粉塵濃度下降55%,爆破每個循環平均增加進尺約7%,每循環節省炸藥16.6公斤,每次通風降塵時間可縮短20至30分鐘,不僅大幅減少了爆破耗材,更能有效控制爆破輪廓,提高洞身開挖質量。
據悉,杭溫鐵路二期新建正線59公里,設計行車時速350公里,總投資94.8億元。項目建成后將串聯起杭州、金義、溫州都市經濟圈,是浙江省實現“省域1小時交通圈”的關鍵工程。截至目前,項目開累完成投資58.77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1.99%,全線21座隧道累計貫通20座,全線22座橋梁累計貫通7座,計劃于2024年6月建成通車。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