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城市進階·軌道上的長沙”圓桌論壇在長沙舉辦。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周曉明表示,長沙地鐵開通運營至今累計運送乘客約28.84億人次,最高日客運量374.2萬人次,2022年客流強度穩居全國前三。
長沙地鐵自2014年第一條2號線一期開通,到今年已成功運營10年,現已建成運營軌道交通線路8條(段),運營總里程209公里,實現了主城區“六區一縣”地鐵全覆蓋,串聯了主要城市商圈和公共服務中心,包括高校、大型醫院基本都有地鐵通達,成驅動城市活力的新引擎,為長沙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209公里運營里程的開通,快速銜接東西南北,有效緩解長沙主城區交通壓力。伴隨‘米’字形構架、雙‘十’字拓展線網格局形成,公交分擔率持續提高。地鐵大大提高了市民的出行質量,成為廣大市民乘客出行首選。”周曉明透露。
近年來,TOD綜合開發憑借其高效的配置資源、賦予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推動軌道交通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獨特稟賦,已成為各大城市發展的首選模式。TOD開發模式是以城市公共交通為導向的綜合發展模式,具體是指以400米至800米為半徑,在場站周邊建立起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綜合區域。
長沙自2016年嘗試TOD綜合開發以來,通過引入地產開發領域的頭部企業,合作開展項目開發建設,在實踐中積累業務經驗,提升長沙軌道實施TOD項目開發建設的綜合能力。目前,長沙已落地實施了4個TOD項目,用地面積335.5畝、開發體量85.06萬方。
目前,長沙有6條(段)線路在建,包括1號線北延一期、2號線西延線、6號線東延段、7號線一期、長株潭西環線城際、磁浮延伸段,在建規模達67公里。另外,1號線北延一期延伸段、4號線北延、5號線南延等正在開展前期研究,即將啟動建設。目前,長沙市正組織編制第四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為下一個十年軌道交通的建設發展謀劃更大的未來。
長沙開福區金霞新城是長沙全力打造的三座新城之一,被列入長沙實施“強省會”戰略的三大產業功能片區。中共開福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張紅民認為,長沙地鐵1號線北延線的建設和8號線、9號線的規劃啟動,將推動開福形成縱橫交錯、貫通四方的交通網絡,軌道交通沿線將成為商業、文化和旅游的重要節點,必將帶來更多的投資和商機,交通的便利和“TOD”模式的發展將為金霞新城的發展騰飛注入新活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