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一則上海地鐵1號線乘客腿部陷入列車與站臺縫隙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同日午間,上海地鐵官方連發兩條微博,提醒乘客注意地鐵縫隙問題。
視頻拍攝者王可(化名)告訴海報新聞記者,當時是18號晚上8點50分左右,她在黃陂南路站乘莘莊方向1號線,她和被卡女士在同一車廂的相鄰車門上車。
地鐵門快關時,王可聽到另一邊有人喊,“有人掉下去了,卡住了卡住了”,于是上前查看,發現有人被卡。
視頻中,依稀可以聽到地鐵工作人員通過對講機說“快點,把緊急包拿過來”,一位男乘客焦急地讓工作人員拿錘子把縫隙處某部分撬掉以解救被困乘客,工作人員回應地鐵有設備,馬上就送過來了。
王可提到,當時并不是高峰期,地鐵內人也不多,不存在擁擠的情況。大家都沒關注到是如何發生這一切的,聽到有人喊才反應過來。
“當時也是被嚇了一跳,拍攝這段視頻也是為了提醒大家乘車時要注意安全。”王可告訴海報新聞記者。
據其他媒體報道,事發后車站工作人員迅速采取措施,幫助當事乘客脫困,乘客并無大礙。
值得注意的是,9月11日,上海地鐵西藏南路站曾發生乘客腿被卡列車和站臺縫隙的事件。在王可視頻的評論區,有網友稱自己也差點踩空過,還有網友認為上海地鐵縫隙太大。
9月19日,上海地鐵官方于11點09分和12點59分連發兩條微博提醒乘客注意地鐵縫隙問題,其稱,列車行駛時車身會左右小幅擺動,站臺與列車間必須留出一定的空隙,確保安全通行。為盡可能防止踏空,站臺邊緣加裝橡膠條以縮小縫隙,但仍需留出安全空隙,因此無法做到完全無縫,尤其是在曲線站臺,部分車門與站臺間的空隙會更大。因此,請乘客們上下列車時小心列車與站臺之間的空隙。
9月19日,海報新聞記者就此事致電上海地鐵,詢問有無采取其他措施解決地鐵縫隙問題,工作人員稱,會在三個工作日內進行回復。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