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擁抱城市——北京市軌道交通一體化展”上,觀眾通過展板更直觀地了解地鐵從規劃設計到施工運營的各個環節。記者 安旭東攝
觀看城市副中心站施工現場的實時直播,感受未來科學城站的活力創新,體驗東壩數字孿生平臺的智慧管理……11月11日下午,“擁抱城市——北京市軌道交通一體化展”在市規劃展覽館開幕,16個重點項目、60多個典型案例集中展現近年來軌道交通一體化取得的突破與創新。這也是本市首次以展覽的形式面向公眾展示軌道交通一體化發展成就和未來愿景。
軌道交通一體化,通俗來說,就是將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進行有機融合。北京從1965年啟動第一條軌道建設,歷經近60年發展,如今已建成1172公里的軌道網絡,包括城市軌道807公里、市郊鐵路365公里。車站周邊地區一直是城市化建設和城市更新最活躍的地區。
展覽包含序廳、科普站臺、彰顯風采、齊驅并進、未來愿景、尾廳六個板塊,展陳方式豐富多樣,包括圖文、視頻、模型、VR(虛擬現實)等。在科普站臺板塊,觀眾如同走入一個虛擬的地鐵站臺,沉浸式了解軌道交通一體化知識。
在展廳里,觀眾可以穿越厚重歷史,感受北京軌道交通的發展歷程;可以開啟闖關之門,逐步破解一體化項目歷經的挑戰;可以細觀車內群像,了解一體化參與各方的分工職責?!拔覀冊O計了科普站臺和互動環節,就是希望傾聽公眾的聲音,鼓勵大家共同參與,共同推動北京軌道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軌道交通處副處長王婧說。
由科普站臺步入彰顯風采板塊,這里以“軌道+”為主題,基于16個軌道交通一體化重點項目,展現一體化在綜合交通、有機更新、活力共享、復合利用等方面的實踐探索。觀眾可以觀看城市副中心站施工現場的實時直播,在分層模型的展示中,了解這座多條軌道線路匯聚的綜合交通樞紐,感受“地下樞紐、地上城”的格局。
據了解,本市71個軌道微中心正在加快實施,將更多城市功能布局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未來,五線換乘麗澤城市航站樓綜合體將成為北京市國際交往新的展示窗口和交通門戶;市郊鐵路霍營綜合交通樞紐將帶動回龍觀地區存量更新和活力再造;未來科學城南站與寫字樓和商場將實現“三合一”,形成產業配套新場景。
本次展覽由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和京投公司聯合主辦,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市規劃展覽館承辦,市規劃院具體策劃,近百家單位共同參與。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一批品質卓越、高效韌性、低碳綠色、數字智能的新時代軌道交通示范工程。
本次展覽自11月12日起向公眾開放,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09:00-17:00。展覽位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四層,觀眾可通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記者 陳雪檸)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