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完成吊裝,浙江湖州東站全面進入鋼結構體系施工階段。作為位于長三角幾何中心的一座新建高鐵站,這座車站未來將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增添哪些利好?
互聯互通更廣闊
“湖州東站是合杭高鐵湖杭段(以下簡稱“湖杭鐵路”)與滬蘇湖鐵路的銜接站,預計遠期發送旅客400萬人次,將于2024年12月投入使用?!闭憬煌瘓F湖杭鐵路建設指揮部工程管理部副部長王煒表示,截至目前,湖州東站站房主體結構已全部完成,雨棚主體結構完成70%,鋼結構屋面、幕墻以及二次結構正在進行施工。
去年9月,浙江交通集團主導投資建設的湖杭鐵路正式建成投運,“軌道上的長三角”再添新成員。該線路全長137.8公里,一路串聯起“詩畫江南”腹地,截至今年10月底,湖杭鐵路共輸送旅客370余萬人次。高鐵帶來的客流,給沿線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一年來,這條發展路、風景路、幸福路、亞運路帶動的不僅僅是出行的獲得感,還有人才、物資、信息、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
提經濟促騰飛
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湖杭鐵路讓湖州的“創谷經濟”與杭州的未來科技城、城西科創大走廊“牽手”,交通動脈互聯互通,催生了長三角區域澎湃的“內生動能”。
距離鐵路湖州站不到10分鐘車程的西塞科學谷內,目前已匯聚來自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等高校與科研機構的11個科研項目,以及約500名科研人員。“選擇湖州,除了對科學谷綜合水平的認可,還有區位的優勢。”西安交通大學—湖州中子科學實驗室領銜專家、博士生導師王盛說,“從湖州東部新城出發,乘坐湖杭鐵路至長三角主要城市,半小時即可通達,交通的優勢將直接助力科學谷成為長三角重要的創新資源集聚平臺?!?/p>
藍圖變通途
山水相逢,阡陌交通。穿過萬家燈火,飛馳的湖杭鐵路已然成為浙江乃至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湖杭鐵路北面一段,即杭州西至湖州段,屬商合杭鐵路浙江段;南面一段,連接的是杭黃鐵路和在建杭溫鐵路。從杭州西站出發,向北可銜接寧杭、商合杭高鐵,可達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往西、南可與杭黃、杭溫、杭衢高鐵銜接,可到福建、江西等地;往東與在建滬蘇湖鐵路、擬建的滬乍杭鐵路銜接,打通滬杭新通道,可至長三角龍頭上海。
交通互聯互通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行領域,也是世界級城市群的題中之義。作為全省綜合交通投融資主平臺和綜合交通建設主力軍的浙江交通集團,正在積極推動浙江全省域、全方位參與并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軌道上的長三角”加速飛馳,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加速串起了人流、物流、資金流,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駛入快車道。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