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線今日推進14.4米,11月累計掘進705.6米!”近日,中鐵十一局五公司參建的重慶軌道15號線項目金山寺站至歡樂谷站復合式TBM區間(以下簡稱“金歡區間”)隧道內傳來佳訊,該區間隧道左線月進尺一舉打破重慶市8.8米大斷面盾構機單月掘進紀錄,跑出8.8米大斷面盾構機區間隧道掘進“加速度”。
據了解,金歡區間左線長1852.566米,區間線間距約13.0~19.3米,最大坡度為-43.046‰。區間穿越中風化砂質泥巖和砂巖地層,上跨地鐵6號線,下穿兩江新區高層住宅、幼兒園,最小凈距約4米,施工難度大。
為保證掘進速度,該項目充分發揮勞動競賽的組織優勢,制定階段性的進尺激勵政策,對掘進過程中的安全、質量、進度三個標準進行橫向考核,依據任務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兌現,以“安全積分超市”為載體,對完成情況較好的作業人員發放“積分卡”,用于兌換實物商品,激發施工班組及作業人員守安全、保質量、趕進度、拼實力的熱情,形成了大干爭先的良好態勢,為順利打破紀錄創造積極條件。
“如果推進過程中管片拼裝質量跟不上,出現‘拼大’或‘拼小’現象,那速度肯定是上不去的。”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說道,在泥巖、砂巖等比較完整的地層中,壁后漿液往往因初凝時間較長而產生大于管片自重的上浮力,隧道管片的上部易發生連續的“疊瓦式”錯臺。為此,該項目充分吸取已貫通區間的經驗教訓,不斷加強過程中質量管控。管片拼裝前,及時測量盾位間隙,根據盾位間隙數據選型管片,管片拼裝完成后進行第1次緊固,管片脫出盾尾之前進行第2次復緊,脫出盾尾3環后進行第3次復緊,確保管片拼裝質量。
此外,該項目持續加強注漿管理,當管片脫出盾尾時,立即在管片頂部開孔注入雙液漿,對管片頂部形成有效固定。當管片脫出盾尾10環左右,對已施工完成的管片進行開孔驗證,出現空洞時,及時進行二次補注單液漿,每日對管片上浮量進行監測,根據實測上浮數據,動態調整同步注漿及二次注漿方量,確保管片背后密實。
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該項目充分發揮黨團優勢,依托黨員先鋒崗、青年突擊隊、黨員安全質量監督崗等品牌活動,主動融入施工一線,制定區間隧道掘進值班表,對區間隧道盾構施工全過程進行配合管理,旁站監督并記錄同步注漿漿液質量、壓力及注漿量、二次注漿量及壓力、螺栓復緊情況等,隨時觀察管片拼裝質量,確保走好“每一小步”。
“705.6米,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數據,是無數汗水堆積的成果,但這永遠不是我們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該項目負責人說到,下一步,該項目將進一步加強提升8.8米大斷面盾構機掘進效率的探索與實踐,深挖項目內部人員潛力,不斷改進施工工藝,優化掘進參數,在安全、質量、進度管理方面持續發力。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