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交通運輸委等九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的《關于推進天津市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舉措》(以下簡稱《若干舉措》)發布。《若干舉措》結合我市實際,提出適時調整公共交通票價水平、規范公交運營成本支出管理、給予新能源公交車輛充電政策支持、推行定制公交服務、保障從業人員工資待遇等22條舉措。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支持政策
適時調整公共交通票制票價
《若干舉措》提出,將綜合考慮公共交通運營成本、公眾承受能力、財政補貼等因素,科學制定、適時調整公共交通票制票價。同時,給予新能源公交車輛充電政策支持,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結合電力系統負荷實際,適時調整峰谷時段,引導新能源公交車輛更多在低谷時段充電,享受低谷電價。支持在公交運營企業自有、租賃、無償使用的場站建設及完善新能源公交車輛充電設施。
針對公交專用道,建立公交專用道常態化管理機制,定期開展公交專用道運行動態評估,適時優化專用道網絡布局和交叉口交通組織,科學實施專用道使用管理。
引導公眾參與公共交通出行,實施公交與軌道、公交與公交之間聯程優惠,持續做好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工作,保障社保卡、敬老卡、電子敬老卡等多種介質使用,提供臨時敬老卡(電子、實體)申領服務,做好線上線下服務網點的運行管理。
鼓勵發展微循環公交服務
推動公交軌道兩網融合
根據《若干舉措》,我市將鼓勵發展微循環公交服務,合理應用小型化公交車輛,促進公交向社區末端延伸。靈活設置微循環公交、定制公交、通學公交等停靠站點,提高港灣式公交站點設置比例。持續提升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打造敬老愛老服務線路,推廣完善公交App語音站牌播報、語音路線規劃等功能。
推動公交與軌道兩網融合,根據軌道交通線路通車計劃,調整公交線路走向,優化公交與軌道線網關系,強化公交接駁服務功能。采取增設、遷移、更名公交停靠站、完善配套市政道路、優化換乘指引信息等措施,縮短公交與軌道站點接駁距離,提升換乘便捷性。利用在建及運營軌道站點周邊零散地塊,停靠公交運營車輛,提升公交接駁線路服務。結合軌道線路運營時長、到站時間、客流情況,合理配置公交接駁線路運營時間與發車頻次,提升公交軌道在運營計劃上的匹配度,縮短乘客等候時間。
推行定制公交服務,鼓勵公交運營企業開發、改造定制公交服務平臺,匯聚乘客個性化出行需求,有效兼顧出行體驗與營運效率。在保障運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運力資源開行通勤、通學、就醫、旅游等定制化線路。
推動從業人員素質提升
加強從業人員權益保障
《若干舉措》提出,要全面提升從業人員文明服務意識,定期組織技能水平、服務理念、安全防控、無障礙引導等方面的培訓教育,對駕駛員車廂服務實行標準化管理,明確駕駛員儀容儀表、言談舉止和行為規范,嚴肅嚴細駕駛員投訴考核。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堅決杜絕闖紅燈、強行變道、不禮讓行人等危險駕駛行為。
保障從業人員工資待遇,引導公共交通企業建立從業人員工資收入正常增長機制。同時,不斷改善從業人員生產環境,推進職工休息室、愛心驛站等建設,妥善解決駕駛員就餐、休息等實際問題。加強從業人員勞動保護,定期對從業人員開展體檢和心理健康輔導,關心關愛駕駛員身心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防止疲勞駕駛,對身體狀況難以適應駕駛崗位的,及時調整到適合崗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