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加了凳子,就能輕輕松松地坐著等公交車了。”近日,在北碚區天生街道三園站等車的王阿姨,看著站臺上整整齊齊的候車凳,高興地豎起大拇指。
此前,北碚區紀委監委在日常監督中接到不少群眾反映:“天生街道和朝陽街道有些公交站臺只有一個光禿禿的站牌,等車時想坐著歇歇腳都沒地方”“有些公交班次要等十幾二十分鐘,這么長時間我們老年人哪里站得住……”
帶著收集到的問題,紀委監委干部前往天生街道、朝陽街道等多個公交站點及相關部門走訪了解情況。原來,由于相關職能部門和屬地街道為民意識不強,對公交站點座椅設置底數不清,主動協調站臺公司設置候車座椅的力度不夠,導致公交站候車座椅設置滯后,市民候車“歇腳難”的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
找到問題根源后,北碚區紀委監委第一時間向相關單位制發問題交辦函,要求區交通運輸委強化行業主管部門責任,積極協調站臺公司按照“能設盡設”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快速推進公交站點座椅布設,真正化解群眾候車“歇腳難”;要求天生街道和朝陽街道切實履行屬地責任,積極配合做好公交站點空間布局、客流大小、周邊環境等情況摸排,并主動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站臺座椅施工提供便利條件。
此外,該區紀委監委積極推動組建區領導任組長的專項工作組,以充分調動全局工作,并安排專人定期深入施工現場查看建設進度和施工情況,確保公交站座椅設置按時、按質推進。
在監督推動下,各單位迅速行動、合力攻堅,快速完成了27個公交站點共30張坐凳的安裝。
“民生利益無小事,下一步,我們將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在公交車站安裝遮陽棚或者遮雨棚,化解市民夏天候車遮陽、雨天候車淋濕問題,讓市民能有一個相對舒適的候車環境,真正解決群眾候車歇腳難題。”該區紀委監委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