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省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日前廣東省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廣東省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意見》,提出到2025年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1萬輛,2027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
廣東省是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全、應用范圍最廣泛的地區之一,覆蓋了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基本形成,2021年獲批成為全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之一。截至2022年底,廣東省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3300輛,建成加氫站53座,車輛推廣和加氫站建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意見提出,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實現躍升,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1萬輛,年供氫能力10萬噸,建成加氫站超200座;2027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氫氣“制、儲、輸、用”全產業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燃料電池汽車實現規模化推廣應用,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是廣東省加快氫能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環節。意見聚焦氫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氫氣供應體系、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開展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以及優化氫能產業發展環境等核心環節,推動廣東省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意見明確提出,要重點突破氫氣“制、儲、輸、用”環節關鍵技術,加大高效率低成本電解水制氫、長距離大規模儲運、加氫站關鍵設備等裝備技術攻關力度。加強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創新,不斷提高關鍵零部件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燃料電池可靠性、穩定性、耐久性,進一步提升電堆功率密度。
加快氫能產業創新平臺建設。發揮省實驗室等高水平科研機構技術創新優勢,重點支持骨干企業創建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檢驗檢測中心等創新平臺。
意見著重從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應用以及氫能多元化應用等方面對氫能產業進行引導與扶持。
意見提出,全面推進重型貨運車輛電動化和推動物流運輸車輛電動化。同時,優先推動典型示范場景運用。重點完善廣深、廣佛、廣韶、深汕高速公路沿線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在鋼鐵、水泥、玻璃、工業固廢、建材、冷鏈物流、綜合貨運等領域城際運輸的示范應用。
加大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力度。意見指出,將統籌使用各級財政資金,對滿足國家綜合評定獎勵積分要求的前1萬輛車輛,數據已接入國家及省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信息化平臺,且不少于5項關鍵零部件在示范城市群內制造,按照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補貼3000元/千瓦。
在開展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方面,意見提出,有序推進在交通其他領域示范應用。加快推動交通領域電動化,穩步擴大氫能在軌道交通、船舶、航空器、無人機等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
意見還從構建氫能儲運體系、推動加氫站建設、降低用氫成本等方面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將積極對接國家氫能高速公路綜合示范線建設,科學規劃建設氫走廊,優先在珠三角骨干高速公路、國道沿線建設加氫站,具備加氫設施建設條件的高速公路主干線服務區原則上應在“十四五”期間建設加氫設施,支撐省內燃料電池貨運車輛中遠途運輸。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