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成都市武侯區西部智谷的公司臨時辦公地,雄川新能科技(成都)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姚麟峰正忙著與合作伙伴洽談。今年,雄川氫能西南總部落戶成都,聚力打造氫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生態產業鏈,并成立了成都公司。
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提速,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成了行業發展的新風口。相較于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具備續航里程更長、補能速度更快、車輛運行不受高寒地區限制等優勢,發展前景廣闊。
姚麟峰和他的同事們先后前往江蘇、浙江、新疆、湖北、四川等地多個城市,從原料、人才、市場、營商環境等多維度分析比較。“成都的水電、風電、光伏、天然氣等可再生資源豐富,有大量富余水電可發展水電制氫,成都發展綠氫,打造‘綠氫之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姚麟峰說。
氫燃料電池中重型商用車尤其是重型貨車、工程車、公交車是政策扶持和市場應用的重點領域。姚麟峰展示了一組數據:成都目前渣土車有近1.5萬輛,攪拌車1.1萬輛,如果使用氫能,一輛車一年可以減少160噸碳排放。
他的團隊還關注到,在全國已官宣的6條“氫走廊”中,“成渝氫走廊”覆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其戰略布局對西部能源結構優化具有重要意義。“成渝氫走廊”發展氫經濟,開展氫交通,將進一步優化川渝地區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
今年3月27日,由成都市武侯區委、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雄川氫能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武侯區綠色低碳產業園推介會暨雄川氫能西南總部產業園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
開園儀式上,武侯區人民政府、武侯區國投集團與雄川氫能簽署合作協議、武侯資本集團與雄川氫能簽署入園協議,同時,悅湖新材料科技中心與雄川氫能生態鏈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伴隨今年3月雄川氫能西南總部產業園正式開園,河北金士頓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醇氫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舜華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38家氫能產業鏈屬企業也成功簽約落地。
“當前,我們的一期項目正在裝修,預計12月中上旬投產,初期將主要生產電堆。此外,我們與武侯區也簽訂了51臺渣土車,將于本月底交付。由于每個廠家生產標準各異,需要氫能廠家、鋰電廠家、整車廠家等多方配合,因此我們在這51臺渣土車生產過程中就已經深度參與。這些使用氫能的渣土車,將率先為成都‘四大結構’優化調整注入綠色動能。”姚麟峰言語中透露出期待。
姚麟峰表示,一期項目結束后,企業還計劃建設二期氫能主題產業園,在核心材料、制氫、儲氫和燃料電池車商業化運營中補鏈強鏈,力爭建設立足成都、輻射西南、服務全國的氫走廊樞紐和氫能產業鏈集群示范高地。
特別推薦: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