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氫”時代,共繪“產”藍圖。昨天下午,2022中國·揚州氫能產業發展交流研討會在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家公園舉行,國內知名智庫專家、氫能領域企業家會聚一堂,共商氫能產業趨勢、市場機遇。市長王進健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刻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對產業結構調整提出的戰略要求,積極探索氫能產業發展的市場前沿,搶抓機遇、精準布局,加快培育揚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推動“好地方”揚州產業發展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王進健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出席研討會的專家和企業家表示歡迎。他說,學界專家、業界大咖的發言,系統闡述了氫能產業鏈上下游的關鍵環節、關聯領域,詳細介紹了先進地區的成熟經驗、典型做法、路徑方法,為揚州發展氫能產業增強了信心、提供了思路、厘清了方向。全市上下要把氫能產業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制定發展規劃、扶持政策,系統推進產業布局、企業引培,加快氫能產業發展步伐。
王進健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圍繞氫能產業鏈培育,加大推進力度,做好服務保障。要加快招引培育氫能產業龍頭企業,大力引進一批有自主技術、有研發能力、有市場前景、有行業影響力的優質企業,積極扶持本土企業走向市場、做大做強,切實保障好企業科技創新、市場推廣、示范申報等方面的需求,加快形成氫能產業的“揚州梯隊”。要做好應用場景提供,主動對接企業需求,在更多更廣領域探索建設應用場景、示范場景,為企業技術攻關、創新突破提供良好環境。要加快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統籌謀劃布局選點、建設方式、投資模式,確保氫能產品能夠走進群眾日常生活、企業生產經營,推動氫能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王進健要求,要建立健全產業發展的對接機制,堅持把研究的功夫花在前面,定期聽取重點產業發展動態、國際前沿、市場風向等情況,及時了解市內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指引。要加強項目的跟蹤對接,實行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既注重把項目引進來、落下來,也努力把企業服務好、扶持好,以優良的營商環境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研討會上,國研智庫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張長令圍繞國家氫能產業發展進行了政策解讀;來自申達集團、捷氫科技、氫途科技、申氫宸科技的企業負責人和揚州相關企業負責人,圍繞氫能利用和產品研發經營進行了交流發言。
副市長湯衛華主持研討會,市政府秘書長徐志剛參加活動。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