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
其中,《規劃綱要》提到:
三、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
(八)持續提升傳統消費
釋放出行消費潛力。優化城市交通網絡布局,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推進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加強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便利二手車交易。
12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物流規劃》)的通知。
《物流規劃》中強調:
(四)推動綠色物流發展。
深入推進物流領域節能減排。加強貨運車輛適用的充電樁、加氫站及內河船舶適用的岸電設施、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站等配套布局建設,加快新能源、符合國六排放標準等貨運車輛在現代物流特別是城市配送領域應用,促進新能源叉車在倉儲領域應用。
專欄5 綠色低碳物流創新工程
依托行業協會等第三方機構,開展綠色物流企業對標貫標達標活動,推廣一批節能低碳技術裝備,創建一批綠色物流樞紐、綠色物流園區。在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積極擴大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新能源、清潔能源應用。加快建立天然氣、氫能等清潔能源供應和加注體系。
此前,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長劉亞芳透露,中國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約占全球數量的40%,加氫站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落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規模逐步擴大,加氫站建設進一步加快。目前,廣東省、山東省、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加氫站建設領跑全國。
此外,各省市陸續出臺加氫站獎勵補貼政策,進一步驅動加氫站建設投運。根據業內預測,2025年中國加氫站保有量將達到1000座,未來幾年,加氫站建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