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交通運輸部考察,并主持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暢通交通物流,保障市場主體運行,穩住經濟大盤。
在交通指揮調度中心,李克強詳細了解貨運數據變化,并視頻察看高速公路通行和港口、機場等集疏運情況。有港口負責人匯報,目前貨物吞吐量恢復提升較快、但還沒達到正常水平。李克強叮囑他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采取措施把積壓的貨箱盡快發運出去。他說,我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貨物貿易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港口是對外開放的大通道,要加快提升裝卸轉運水平和通關效率,既保障出口產品出得順,助力企業履約交貨和保住來之不易的訂單,又保障進口產品進得快,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做好跨境綠色通道工作,穩外貿穩外資,支持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李克強與跨區作業的小麥收割機手視頻交談,詢問他們路上有沒有卡點、行車是否免費。他說,民以食為天,農時不能誤。現在是小麥收割的關鍵節點,農機手從南到北輾轉奔波,是麥收的主力,要加強對他們的服務,想盡一切辦法保障農機順暢通行,確保夏糧顆粒歸倉。通過糧食穩產穩收,保障市場供應,夯實穩物價的基礎。
座談會上,交通運輸部作了匯報。李克強說,交通運輸是市場經濟的經脈,也是保障民生、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撐。要切實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進一步打通交通物流大動脈和微循環,著力解決一些地方存在的通而不暢問題,加強重點行業、區域和企業貨運保障。各地區各部門要強化協同聯動,防止層層加碼、一刀切,齊心協力推動貨運量盡快實現正增長,為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提供支撐,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平穩健康發展。
李克強說,交通物流的背后有量大面廣的物流企業和貨車司機,要扎實把留抵退稅、緩繳社保費、車貸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落到位,主動向受益主體推送政策信息、辦理方式等,做到非申即享、直達快享。落實民航、鐵路紓困政策,促進這些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恢復發展。要始終繃緊交通安全這根弦,加強風險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李克強說,交通是發展的“先行官”,我國已成為交通大國,但還有不少短板。要堅持適度超前,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和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抓緊梳理一批建設項目,優化審批流程,強化用地等要素保障,加大長期低息貸款支持,能開的要盡開早開。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培育壯大物流市場主體,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貨運市場體系,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經濟發展活力。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推動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
劉鶴、肖捷、何立峰參加。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