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在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正帶領數名研究生,在軌道交通實驗室里測取數據。
翟婉明的研究,在鐵路科技發展史上已寫下厚重一筆。他在經典的車輛動力學和軌道動力學理論基礎上,創建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全新理論體系,受到學界高度評價。
“在我看來,列車和軌道的結合是一種耦合,黨員志向與時代需求的結合是更重要的耦合。”翟婉明說。
6月29日,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翟婉明(左二)在指導學生。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1981年,18歲的翟婉明考入西南交通大學,他從江蘇老家坐火車到四川,是家族中第一位坐火車的人。當時火車又慢又擠,他站了一天一夜,直到貴陽才有座位。這強烈刺激了他,因為他報讀的專業正是鐵路交通。
個人的追求,黨和民族的使命,在他內心悄然共振。到了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首個學期,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從1997年開始我國鐵路6次提速,速度不斷提高,越來越需要新辦法解決鐵路提速及高速鐵路重點建設工程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題。”翟婉明說。
他敏銳地意識到,解決車輛與軌道整體大系統的動力學問題非常重要,并嘗試建立了車輛—軌道統一模型,但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仿真與試驗驗證。
因當時學校計算設備有限,白天甚至晚飯后大家都在搶著用電腦,他就在晚上11點左右等別人離開后,鉆進機房,操作十幾臺計算機,逐一輸入設定的計算條件,并在每臺計算機鍵盤上留下紙條:“翟婉明在用機,請勿動。”天一亮他便早早奔向機房,一一收取昨晚計算得到的各種數據。
無數的星夜,與青春為伴,與初心共存。
他的足跡,遍布京津城際鐵路、京滬高鐵、成渝鐵路、大秦重載鐵路……通過現場調研與反復試驗,在解決工程難題的同時,他也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貴數據。計算、仿真、試驗彼此印證,豐富和完善了他的理論,推動中國鐵路技術逐步攻克高速行車振動難題、走向世界前沿。
6月29日,在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翟婉明(左二)在指導學生。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如今‘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成為國內外軌道交通動力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這是中國鐵路技術進步的縮影。”翟婉明說。
近年來,翟婉明提出了機車車輛與線路動力性能最佳匹配設計原理及方法,主持研究建立了列車—軌道—橋梁動力相互作用理論,開發了高速列車過橋動態模擬與安全評估系統,在我國高速鐵路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他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長江學者成就獎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全國創新爭先獎狀。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他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翟婉明重視培養青年人才,已為國家培養出上百名碩士、博士、博士后等軌道交通高層次人才。“我國高鐵里程超過4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如何進一步挖掘其潛能,發揮更大價值?安全經濟的最高運營速度究竟是多少?高鐵終極之問,需要我們黨員帶頭作答。”
“每當看到老百姓乘坐高鐵,高速平穩地抵達,就會很欣慰,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黨帶領我們為人民改寫了歷史。”翟婉明說。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