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快速定位乘客遺失物品
在新車車廂內,乘客密度分析系統(tǒng)實時統(tǒng)計客流數據,為行車調度和乘客引導提供科學依據。全新升級的LCD報站屏幕不僅顯示列車運行方向、屏蔽門位置,更精細標注站臺扶梯、步梯、垂梯及衛(wèi)生間位置;21.5英寸高清LCD電視屏帶來更清晰的資訊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新車首次應用遺留物品檢測系統(tǒng),可快速定位乘客遺失物品,大幅提升失物找回效率,讓出行更安心。
此外,延長線新車首次搭載“軌道+輪對”在線檢測系統(tǒng)與“車載+軌旁”弓網檢測系統(tǒng),實現(xiàn)軌道、車輛、接觸網狀態(tài)的全流程實時監(jiān)測。同時,司機行為監(jiān)測系統(tǒng)可精準識別疲勞駕駛、操作失誤等風險并實時預警,為地鐵運行裝上“智能安全網”。
列檢機器人上線讓機修更高效
在低碳理念驅動下,新車采用變頻空調技術,其中兩列試點車輛更是首次搭載永磁電機、高頻輔助逆變器、無油空壓機,在降低牽引能耗的同時,減少運營維護成本。車廂內始終保持清新空氣,為乘客營造綠色環(huán)保的乘車環(huán)境。
南昌地鐵2號線楓下停車場項目,由中鐵一局與集團工程建設公司共同承建,占地面積約11.87公頃,總建筑面積達122102㎡,包含運用庫、運轉綜合樓等13個功能建筑體,規(guī)模宏大,功能齊全。它像一個巨大的“列車之家”,為地鐵列車提供著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務,作為2號線東延段核心配套工程,可同時滿足30列地鐵列車進行維保的需求,堪稱軌道交通的“全科診療中心”。
三維可視化智能大屏實現(xiàn)全周期監(jiān)控
在楓下停車場項目的建設過程中,BIM+智慧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是一大亮點。BIM系統(tǒng)猶如“最強大腦”,使項目團隊能夠在虛擬環(huán)境中對場站進行全方位的模擬和規(guī)劃,實現(xiàn)對施工進度和安全質量監(jiān)管的“全覆蓋”。實現(xiàn)三維可視化智能大屏,實現(xiàn)施工全周期監(jiān)控;BIM技術實現(xiàn)全場景模擬,提前預判并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施工問題;移動端App實時采集和傳輸各類數據,精準把控施工進度。
楓下停車場采用半地下外加上蓋結構,這一創(chuàng)新的設計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城市建設的創(chuàng)新性和可持續(xù)性。下沉式結構設計有效利用了地下空間,減少了地面占用,它不僅解決了城市用地緊張的問題,還為城市的景觀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這種設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音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fā)。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