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上午,南昌市百臺AED投放啟動儀式在地鐵大廈裙樓一樓大廳舉行。記者從儀式上獲悉,南昌市今年將在公共場所投放150臺AED。
啟動儀式現場
AED,全稱自動體外除顫儀(Automated External Def ibrillator),具有便攜、易操作的特點,只要稍加培訓就能熟練掌握操作,適合非醫護人員在緊急狀態下使用,被稱為“救命神器”。據了解,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達55萬人,其中90%發生在醫院外,而搶救成功率不到1%。大部分猝死,都是心搏驟停所致,如果在“黃金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蘇,大約有50%的搶救成功率,如果使用AED配合進行電擊除顫,搶救成功率高達90%。因此,加快公共場所配備AED,并培訓能救、敢救、會救的救護員刻不容緩。
今年以來,南昌市、縣(區)兩級紅十字會在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支持采購70臺的基礎上,通過社會捐贈和“5·8人道公益日”網絡眾籌活動,累計籌措150臺AED應急救護一體機(含AED),投放至南昌地鐵站點和群眾相對集中、人流密集的旅游景區、政務服務大廳、學校、會議中心等公共場所,為各公共場所提供能在突發事件進行應急處置的工具,確保各場所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處置,為廣大市民出行添一份安全保障。
首批移交的應急救護一體機
據介紹,150臺應急救護一體機最遲將在第三季度全部完成投放,首批移交的43臺均由愛心企業捐贈,主要投放在地鐵沿線站點,實現地鐵1號線所有站點和2、3、4號線換乘站的全覆蓋。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