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中交天和自主研發制造的“運河號”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在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東線隧道順利穿越區間特級風險源——運營中的北京地鐵6號線,實現零擾動穿越,期間對地鐵正常運營未造成任何影響,成功攻克該項技術難題。
北京地鐵6號線是一條貫穿北京中心城區、東西向運行的軌道交通骨干線,東六環改造下穿段位于北運河東站至郝家府站,區間列車最高速度可達每小時100公里,且客流量極大。隧道主體離上方地鐵隧道最近處僅為21.8米,穿越時既要保證盾構機的正常掘進,又不能對地鐵線路造成擾動,對盾構施工要求極高,且該區間地面建筑密集、管線錯綜復雜,施工難度和風險很高,屬于特級風險源。
針對特殊地質,首次將雙液同步注漿用于超大直徑盾構,通過同步注漿系統將漿液同步注入管片和開挖洞身之間的環形間隙之中,可實現注漿液10-20秒內速凝,以提高隧道的防水性,防止施工區域地表沉降;微速推進(PID)系統可以使盾構機穩定地掘進,有效控制施工地域沉降;泥水壓力控制技術可將壓力控制在正負0.1bar范圍,保證在掘進過程中維持穩定的泥水壓力,提高掌子面的穩定性,避免復雜地層地表可能發生沉降的風險。
為高質高效實現盾構順利下穿,我方技術服務團隊同施工方緊密聯系,科學制定方案,建立領導及技術人員24小時跟機制度,保障設備高效、平穩掘進,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擾動完成盾構下穿任務。
截至目前,“運河號”已掘進至2058環,共4116米,約完成隧道掘進施工的55%,順利穿越二級以上風險10余處,地面沉降量均控制在毫米級,單日最高掘進12環。接下來,設備將穿越運河東大街,到達中間井,隨后繼續向前推進,最終到達接收井,打通東六環改造工程的東線隧道!
項目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12條規劃道路、5條現狀道路實現東西向貫通,緩解東六環路的交通擁堵,讓通州城區與副中心行政辦公區融為一體;對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務水平,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