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由中鐵大橋院與中國鐵設聯合體勘察設計的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杭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開工。南通至寧波高速鐵路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際通道與紐帶,它與多條東西向高速鐵路實現連通,建成后將大幅拉近長三角核心區主要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對于優化長三角高鐵路網布局乃至完善全國交通網絡,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實現區域資源優勢互補和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肖海珠始終認為,科技創新或者打造“世界之最”從來都不是刻意而為,一定是為了“解決問題”或“滿足需要”。
在風大、浪高的環境下修建將近30公里橋,同時要減小對錢塘江涌潮的影響,保護錢塘江涌潮這一天下聞名的奇觀,這對海中引橋跨度及橋墩尺寸提出了很高要求,對于高速鐵路橋梁而言又是一項巨大挑戰。項目組開展專題研究,比選了80米、96米、112米跨混凝土簡支梁、結合梁以及簡支鋼桁梁等多種方案,最終創新提出了溫度跨約1.8公里的大跨長聯混凝土連續梁方案,是世界上聯長最長的高速鐵路混凝土連續梁。該方案可以減小橋梁尺寸,減輕橋梁自重,從而達到減小基礎規模的目的,節省投資效果顯著。同時采用多墩固定、設置減隔震措施,減小了梁端位移,使大跨長聯連續梁結構受力更加合理,經濟性更優。混凝土箱梁采用裝配化設計、施工的理念,先簡支后連續,預制、架設施工工藝,提高整體施工效率。
為盡量保護環境,對跨海大橋尤其是淺灘區引橋段,優化橋梁設計、加大橋跨,最大限度減少對灘涂濕地的占用和破壞;合理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將對經濟魚類及濕地鳥類的影響降到最低;開展了防止鳥撞橋梁等專項論證,對橋梁體量、結構形式、防護色和燈光控制等進行專項設計和優化。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