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據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消息稱,重慶軌道交通7號線飛雪寺站、17號線虎溪站室內空間公共藝術設計方案揭曉。
城市軌道設施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文化藝術品位和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也是老百姓能夠直接體驗和感知的空間場景。10月10日至17日,在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指導下,重慶交通開投集團組織開展了重慶軌道交通7號線飛雪寺站、17號線虎溪站室內空間公共藝術設計方案競賽。2個站點共10個方案的公眾投票,期間共收到13248份投票。結合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意見,2個站點中選方案最終揭曉。
重慶交通開投集團將進一步加強軌道設施風貌管理,強化設計賦能,提升空間品質,在保證軌道交通車站基本功能、控制建設成本、保障建設工期等前提下,同步兼顧空間藝術品質的提升。
軌道7號線飛雪寺站,方案立足于站點周邊環境特點,打造獨具自然質樸風格的公共交通空間。將原始天然石塊肌理作為主要設計元素,極具視覺張力和空間質感,通過材質和色彩對比,將粗獷與細膩、深色與淺色有機結合,提升設計感,塑造出簡約、現代、流暢的視覺效果。地面采用防滑耐磨的水磨石地面,發揚傳統建造工藝,并合理控制造價。天棚采用LED燈片和淺灰色鋁板相結合,整體營造明快亮麗、素雅大方的空間氛圍。
軌道17號線虎溪站,方案立足于站點周邊高校學生和市民的日常生活學習等需求,在不影響正常通行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端頭、轉角等富余空間布局短暫休憩、學習、展示等場所。將城市公共空間與交通空間有機融合,營造出較好的青年友好性和文化氛圍。整體空間設計以“數字森林”為主題,通過燈光、墻面、柱體等元素組合,塑造出“晨曦大廳”(站廳層)、“水底秘境”(站臺層)和“蝴蝶谷”(扶梯通道)三大空間節點,并運用車站智能化系統對燈光亮度、自然聲效等實時控制,讓市民雖處地下車站,卻能感受到森林的晨曦、鳥語花香蝴蝶漫舞,以及陽光穿透水面的大自然清新景致,空間標識性和沉浸體驗度較好。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