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在成都市青羊區(qū),由一輛廢舊公交車改造的“巴士驛站”吸引市民前來納涼?!鞍褪矿A站”以打造戶外勞動者幸福港灣為目標,面向周邊戶外勞動者免費提供冷熱飲、閱讀、手機充電、休憩等服務?!鞍褪矿A站”內部雖然面積有限,但配有沙發(fā)、空調、冰箱、微波爐、飲水機等設備,還準備了應急藥品以及AED。
我們應該承認,現(xiàn)如今各個城市每年都會有一定數(shù)量的公交車“退役”,而這些“退役”的公交車大多都進行“報廢”處理。而今,成都讓廢舊公交車轉身成為“巴士驛站”,成為居民觸手可及的休息納涼點,不僅是低成本的資源再利用,也是另一種物盡其用。因此,各地不妨借鑒其成功做法,對廢舊公交車進行改造,使之成為服務附近居民的優(yōu)質場所,從而讓更多的廢舊公交車實現(xiàn)華麗轉身。
一是要根據(jù)居民社區(qū)分布,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和掌握群眾所需,以“缺什么補什么”為原則,力求最大限度補齊社區(qū)短板,提升“最后一公里”民生服務水平。可將廢舊公交車改造為不同主題的“巴士驛站”,如可購買借閱的“微型書店”、經營日常生活用品的“微型超市”、提供休息的“戶外勞動者驛站”等,滿足群眾日常生活的不同需求。
二是要結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合理選擇“巴士驛站”的設置點位,確保有效利用社區(qū)、街頭、廣場等邊角空間,避免占道經營、影響交通等問題發(fā)生。同時,要嚴格選擇合作伙伴及經營者,并引入智慧物流、大數(shù)據(jù)等推動“巴士驛站”轉型升級,確保為群眾提供的服務更加周到、向群眾銷售的商品更加實惠。
三是要依據(jù)當?shù)爻鞘芯毣芾淼挠嘘P規(guī)定,城市管理、市場監(jiān)管、食藥監(jiān)督以及物價、衛(wèi)生等職能或執(zhí)法部門,加強對“巴士驛站”尤其是提供商品銷售服務的“巴士驛站”的日常檢查,在指導其守法經營、文明經營的同時,重點為其解決經營中的難題,消除違規(guī)經營的苗頭,真正為這些廢舊公交車華麗轉身提供幫助。
總之,在人們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痛點難點,關鍵是如何去發(fā)現(xiàn),進而通過盤活資源、創(chuàng)新服務予以解決。在這方面,“巴士驛站”不僅是一個嘗試,更是一個啟示,期待有更多不同主題的“巴士驛站”后來居上,成為服務居民生活的新亮點。
根據(jù)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shù)據(jù)同樣不容樂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shù)據(jù),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fā)。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