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平頂山市公交車將全部配備便攜式急救包,以保障市民安全出行。7月26日上午,市紅十字會和市交通運輸局聯合在未來路平頂山學院公交樞紐站舉行醫療急救包發放儀式,公交車駕駛員應急救護公益培訓課同時啟動。
當前,公共交通領域突發情況較多,配備交通急救包成為保障群眾出行安全的迫切需要。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2021年5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交通運輸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廣普及交通醫療急救箱伴行計劃的指導意見》。
據市紅十字會副會長李元玉介紹,為了幫助交通運輸行業提升應急救護能力,此次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滴滴公益基金項目向我市免費投放5616只便攜式出行急救包,公交車是首批配備車輛。同時,市紅十字會將對我市交通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免費應急救護技能培訓,首批培訓目標是600名。
儀式上,市紅十字會及市交通運輸局有關領導向公交車駕駛員代表發放了急救包。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急救包內配有破窗器、求生哨、止血帶等20余種急救物品。
市公交公司副總經理侯鵬說,如今乘坐公交車的老年群體達到60%以上,不少老人有心腦血管疾病,車上配備急救包非常有必要,“駕駛員學會應急救護技能,一旦有乘客意外受傷或突發疾病,他們可以及時實施救助,不至于在120急救車到來之前干等著。”
侯鵬表示,隨著首批100輛公交車配上急救包,市區所有公交車將陸續配備到位。急救包的配備和駕駛員應急救護培訓,對進一步完善我市交通運輸領域突發事件應急體系、預防和減少心源性猝死事件發生、保護人民群眾出行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
當天上午,來自市紅十字會、市直機關醫院的應急救護培訓志愿者,對首批公交車駕駛員開展了外傷包扎、氣道異物梗阻、心肺復蘇等應急救護技能培訓。15路公交車駕駛員馬文森在志愿者指導下,親自在模擬人身上體驗一遍心肺復蘇操作后,表示“收獲很大”。
57路公交車女司機楊惠說:“之前有同事遇到過乘客突發疾病的情況,由于車上沒有急救藥品,同事也不懂急救知識,只好以最快的速度將乘客送到了醫院。今后一旦遇上突發情況,我們就不會束手無策了。”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