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公交、網約車是公共交通的主體,更是疫情防控的重點部位。2022年10月12日,記者探訪地鐵、公交和網約車等市內公共交通時看到,各運營方嚴把查驗關,不漏一人一碼,通過優化升級公共場所技防設施,上緊每一道疫情防控“安全閥”,進一步織密扎牢疫情防控網。
10時20分,無錫公交集團中南分公司場站內,86路公交車駕駛員蔣毅手持消毒噴霧器,利用發車前的準備時間對車輛進行“一趟一通風一消毒”。“確保每一位乘客掃碼乘車、提醒乘客戴好口罩,是職責所在。”蔣毅說,得益于車載防疫監測系統“智匯疫聯”,乘客不僅可手機掃碼,也可通過出示紙質“門鈴碼”反向掃碼。“防疫絕不松懈,我們總結為‘兩扇門’和‘五道關’。”無錫公交中南分公司經理朱震鳴介紹,“兩扇門”即每個場站的場站門和每輛公交車的上車門,“五道關”是指人員入場關、職工上崗關、乘客乘車關、車輛消殺關、應急處置關,確保市民出行健康安全。“尤其是乘客乘車關,需從嚴格執行‘驗碼’做起。”
“結合網約車特性,交旅公司制定了嚴格的網約車防疫規范流程。”無錫交旅公司總經理助理俞永偉介紹,駕駛員發車前,需在手機端做好相關信息報備,并上傳測溫數據及車輛消毒照片,經平臺審核通過后才能上線運營;接單時,駕駛員需提醒乘客上車前掃“門鈴碼”、出示行程卡,核驗乘客信息,守好出行安全防線。如遇突發情況,駕駛員立刻報備到平臺、所在單位及屬地防疫部門。
13時15分,記者來到地鐵三陽廣場站。從站廳步入安檢口,保潔人員正有序進行地面噴灑消毒,并使用消毒濕巾擦拭欄桿、扶手,確保消殺工作細致到位。“無錫地鐵嚴格落實防疫查驗和站內消殺。”客運服務部站務二中心副主任黃鸝琛介紹。通過安檢口的“地鐵防疫通”智能終端“反向掃碼”進站,市民需在設備前進行人臉識別、測溫,并出示個人“門鈴碼”進行掃描,顯示綠碼后即可通行進站。記者掃碼并配合查驗后,體驗了無錫地鐵近期新投用的太赫茲安檢儀。據悉,該設備具備紅外測溫功能,可實現“人包同過”,助力乘客安全順暢進站。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