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如棋,識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贏。當下,時代之變疊加世紀疫情,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洗牌”,旅游客運更是深受其擾,如何識局、破局、掌局?考驗著旅游客運人的勇氣與智慧。
旅游客運行業從來不乏有志向、有規劃、有膽魄的企業,他們總能憑借自身實力、靈活打法,及對行業的深刻理解,前瞻性地發現新的潮流與風口,睿智地在困局中尋找到“蛻變”之道。
湘西自治州天下游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湘西天下游”)就是這樣一家旅游客運企業。該公司在董事長龍勤勇的帶領下,逐步從5輛車發展到300余輛車的規模,且90%以上為宇通客車,成為湖南省“公車”最多的旅游客運公司,且在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其大膽“反其道而思之”,運用“逆向思維”打開傳統旅游客車運營模式的枷鎖,并找到了未來發展的“新賽道”。
搶抓機遇,勇敢實現從貨車到客車的“跨界”
“我當時非常看好旅游客運市場的發展前景,于是在2001年成立了湘西天下游這一公司,并與合伙人共同出資購買了5輛湖南本地生產的客車,開始與客車打交道。”龍勤勇介紹,“隨后我們也陸續嘗試了其他主流客車品牌,從2008年開始,我們與宇通客車正式開啟合作之旅,一次性選購了10多輛宇通客車。這批車讓我們看到了宇通的實力,為后續我們與宇通持久深度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湘西天下游已發展成為湖南省湘西州規模最大的專業旅游運輸企業,共有車輛300余輛,其中宇通品牌占比達90%以上,業務范圍涵蓋旅游客運、客運班線、政府接待用車服務、汽車維修等,以一流的運力、優質的服務、誠信的理念,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市場是檢驗優劣的“試金石”。龍勤勇表示:“14年來,從10多輛車到200多輛車,宇通已成為我們最信賴的品牌。我們之所以與宇通客車保持著緊密的合作,是因為宇通客車的品質確實非常可靠,且服務很到位,讓我們用車很放心。”
與時俱進,揚“長”補“短”策略應對新挑戰
長沙—張家界—鳳凰古城是湖南省非常經典的一條路線,它們成三角形分布,串聯起一個個令人向往的景點。“這條長600公里的線路一直很火,最好的時候一天大概有上千輛客車在跑。”龍勤勇說,“在嚴峻的疫情下,這條線路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目前日均客流量也就1000人左右,估計每天只有20-30輛車在跑,各旅游客運企業之間爭奪客源的壓力非常大。”
為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湘西天下游決定以品質立身,以服務制勝。“在這條線路上,我們只投放宇通品牌車輛,因為車輛的外觀、內飾等直接關系著游客的乘坐舒適度和觀光體驗感。再有就是宇通車輛確實經久耐用,不會在路上‘趴窩’。要知道一旦車輛在路上壞掉,對我們來說,損失是巨大的,賠償金可能高達4萬-5萬,而這完全超過了購置宇通車與其他品牌車的差額。”龍勤勇坦言。
而在補“短”方面,湘西天下游積極拓展客運班線、政府接待用車服務等,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雖然路線不長,但為了省心,湘西天下游同樣選擇了讓宇通客車來擔任“主角”。
“乘客和司機對宇通車輛的反饋也都不錯。乘客時常跟我們說,車輛乘坐很舒適,達到了出來旅游放松的目的。不少司機寧愿開宇通4、5年的老車,也不愿開其他品牌的新車。”龍勤勇說,“為了讓我們用車更舒心,宇通早在2014年就在公司建立服務站,并為我們授權了大客戶自服,使得我們公司在人員管理、經營管理、維修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可以更周到及時地排除車輛安全隱患,即使車輛在晚上出現了問題,也能很快得到有效解決,大大提升了車輛運營效率。”
洞見機遇,滿足旅游定制化、高端化、深度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消費能力逐漸上升,越來越多的游客對旅游產品的關注點已從價格逐步轉變為品質,更加傾向于差異化的體驗和精神層面的滿足。基于游客的新需求,湘西天下游攜手宇通進行了定制化、高端化、深度化等創新。
“為了順應新趨勢,我們聯合宇通客車定制改裝了一批高端豪華客車,將4排座位改為3排,將39座改為19座,并配備了星空頂、大商務座椅、動車窗簾等,將其投運至西藏、新疆等長途專線,以便于游客更深入地體驗到更美的風景。”龍勤勇介紹,“這些長途線路的路程長達幾千公里,一趟可達15-30天,非常考驗車輛的品質。我們會派出專車司機,游客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而每位游客全程的花費并不太高,大概平均每人只需要6000-7000元,但他們卻體驗到了非常難忘的自主游、休閑游。這種長途游模式,實現了旺季供不應求,很受歡迎。”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旅游行業的破壞力很大,但我依然相信,只要疫情過去,旅游業就會快速復蘇。”龍勤勇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與宇通客車的合作,積極創新,開發出更多高端的長途線路,同時充分發揮客車優勢,與飛機、高鐵等快速接駁,‘長’‘短’兼顧,保持穩健發展。”
湘西天下游的成長軌跡,正好折射出近年來不少旅游客運企業腳踏實地、開拓創新、精益求精、轉型升級的過程。相信憑著這股韌勁、沖勁、拼勁、干勁,中國旅游客運人定能逆勢畫出“上揚曲線”,不斷闖出新“風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