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智能交通協會(ERTICO)網站3月1日刊登標題為“新出行服務:整合的多模式未來”的文章。文章指出,“新出行服務(New Mobility Services)”正在迅速成為現實,該旗幟下的課題包含智能交通系統和相關基礎設施、傾聽用戶訴求并作出回應、低碳化、電氣化和電動出行(e-mobility)、多模式、出行即服務(MaaS)、交通管理和無人機。歐洲智能交通協會負責創新和部署的高級經理John Paddington說“新出行服務”符合其“城市出行(Urban Mobility)”項目路線圖,后者的目標是在2030年以前降低1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100萬小時的出行時間,并拯救1萬條生命。他還說,旗艦項目已經遠不是只停留在理論上了,而是正在落地,比如,在奧地利的薩爾斯堡、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菲律賓的帕西格的示范項目。
歐盟委員會運輸總司(DGMove)的政策官員PetraS?derqvist說,2023年他們計劃修改一項歐盟智能交通系統指令(ITS Directive)下關于多模式出行信息服務(Multimodal Travel Information Services, MMTIS)的規程,主要變化是動態數據的強制可獲得性,以向乘客提供實時的多模式出行信息并加強服務。5月22日-24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2023年歐洲智能交通系統大會(ITS European Congress 2023)將提供更多關于“新出行服務”的信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