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底,上海市已投運具備無障礙功能的低地板公交車7000多輛,覆蓋127條公交線路。記者昨天從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獲悉,今年新增500輛具備無障礙功能的低地板公交車被納入“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市委民心工程項目”。車輛在外觀標識、規范流程等方面優化改進,推進城市適老助殘改造。
記者在市道運局“政府開放月”活動現場看到,無障礙公交車采用一級踏步,車輛中門設置有上下車活動翻板,方便輪椅車通行,還劃定了獨立的固定停放區域。結合電子空氣懸架系統,車輛可對中門高度進行升降控制,停站時可進一步降低入口高度80毫米,對一些路面條件設置一般的站點,可進一步減少車門踏步與站臺之間的高度落差。
2023年版《上海市公共汽車和電車客運服務規范》也對司乘人員服務做了規范,要求遇有坐輪椅的乘客,無障礙車輛的駕駛員應當提供無障礙設施服務,包括詢問乘客目的地、啟動車身升降功能設施、通過輪椅導板協助乘客上車、上車后協助乘客固定輪椅和綁系安全帶等。
此外,為方便乘客辨識,在車輛的前路牌、后客門,以及車廂內部無障礙區域處,設置有無障礙標識。乘客可通過手機“隨申辦”App上的“公交到站查詢”模塊了解無障礙公交車到站信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