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客車生命周期經濟性競爭力強,按10年周期測算,單車總成本比燃油車可節省20%以上。”9月7日,在2023公共交通行業發展探討會上,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震坡表示,當前我國不同長度純電動公交客車日常運營里程與燃油客車相當,已滿足日常運營需求。
公開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新能源公交車的保有量為54.26萬輛,公交車新能源滲透率已經從2012年的10.8%增加到2022年的98.8%。2022年,我國新能源客車產銷量占全球總量的95%以上,出口量超7000輛,同比增長超過140%;新能源公交車線路長度超1000萬公里,累計運送乘客超5000億人次。
“以10-12米車型為例,燃油車日均行駛里程140.3公里,純電動公交車日均運營里程148.1公里。”王震坡表示,自2019年以來,新能源客車歷年里程均超過百億公里,其運行端的歷年碳減排規模呈現整體增長趨勢。
而隨著新能源公交滲透率不斷提升,其帶來的新問題也逐步凸顯。
“新能源公交車輛快速增加后,充電需求大幅增長,城市新建充電樁面臨資源緊缺和配電網擴容受限的難題。此外,早期推廣的純電動公交車也開始進入到動力電池批量退役期,而當前的退役電池回收再處理機制還存在不暢通的問題。”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城市中心智能交通室主任劉向龍在上述論壇上表示。
有數據顯示,在2015年前,我國電動公交的購置數量不到2000輛,但到2015年后,電動公交的年均購置數量達到了6萬輛。這使得當前的退役電池數量開始激增。今年以來,湖北黃石、河北保定等地都因純電動公交車的電池質量問題,陷入營運困境。
“從數據上看,2014年-2017年新能源發展起步階段推出的部分品牌車輛確實嚴重影響客戶運營,但主流企業及行業整體車輛運營情況是比較樂觀的。”某主流客車品牌的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根據行業測算,截至2022年底,2014~2016年采購的純電動公交整體仍在用的比例在90%左右,其中一二線品牌的占比超過80%。
有在2013年最早采購宇通純電公交的公交公司表示,目前該批車輛仍在正常使用,其中超5000臺純電客車穩定運營了8年以上。
“一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和持續創新。”對于部分電動公交車當前存在的電池質量問題,宇通客車方面認為,在關鍵技術上進行研發創新是主要舉措之一。目前,宇通新能源客車的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了100%,電控工況能耗降低了40%,8年電池衰減后不低于70%。
王震坡也認為,在新能源客車補貼退出后,地方政府應強化客車電動化政策體系建設,配套出臺一攬子客車電動化戰略目標及細化措施,鞏固汽車電動化成果。同時,加強電動客車關鍵技術創新,解決電動汽車低溫環境續航驟降、充電困難等難題。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現場參觀報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