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將至,交通出行集中,交通安全風險突出。受疫情影響,防疫檢查與大流量疊加,加之近期南方地區多雨,也給交通出行帶來不利影響。近日,公安部對近三年“五一”假期交通事故規律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向社會公眾發出道路交通安全預警提示。
從近三年“五一”假期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看,主要有以下突出特點:
一是假期交通事故風險明顯高于平日。近三年“五一”假期日均交通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比平日高13.1%、11.4%,其中假期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事故較多。夜間19至21時事故死亡最多,占14.1%;其次是下午14至16時,占11%。
二是城市道路車輛碰撞行人事故突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車輛碰撞行人導致的事故死亡占22.7%。未按規定讓行、酒駕醉駕肇事較多,事故死亡分別占7.4%、7%。
三是高速公路追尾事故突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車輛追尾導致的事故死亡占51.9%。未保持安全車距、行人違法上高速肇事較多,事故死亡占26.4%、13.5%。
四是普通國省道迎面相撞事故突出。國省道交通事故中,車輛迎面相撞事故占21.5%,且多發于無中央隔離設施路段,導致此類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逆行、未按規定讓行、違法超車,分別占22.7%、13%、11.4%。
五是農村道路翻墜事故突出。全國57.1%的車輛翻墜事故發生在農村道路,且多發于農村無路側防護設施路段。未按規定讓行、無證駕駛肇事較多,事故死亡分別占14.3%、10.9%。
六是私家車和摩托車肇事突出。私家小客車、摩托車肇事死亡占比分別為39.3%、17.6%,且占比均高于平日。私家車未按規定讓行肇事較多,占25.6%;摩托車無證駕駛肇事較多,占29.5%。
七是雨天車輛相撞事故突出。雨天車輛追尾、側撞事故多發,占雨天事故總數71.3%,主要事故原因為未按規定讓行、未保持安全車距。南方地區雨天交通事故死亡占全國總數的83.6%,四川、湖南等地此類事故較多。
公安部提醒廣大交通參與者——
假期出行,要嚴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規,安全文明出行,自覺抵制酒后駕駛、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開車接打手機等違法行為;駕乘汽車務必全程全員系好安全帶,騎乘摩托車、電動自行車務必全程戴好安全頭盔。
自駕出行,應提前關注公安、氣象等部門發布的交通路況信息及沿途天氣情況,規劃好出行時間和路線,盡量錯峰出行,避免夜間行車,注意禮讓行人。
高速公路行車,要保持安全車距和規定車速,雨天或夜間行車要降低車速,減少變道超車;遇交通擁堵,不要隨意穿插、占用應急車道,如發生交通事故,牢記“車靠邊、人撤離、即報警”,避免發生二次事故。行人切勿違法穿行高速公路。
駕車行經農村地區,遇急彎陡坡、長下坡、臨水臨崖道路,要減速慢行、謹慎超車、不占用對向車道行駛,行經農村、山區公路要注意觀察道路兩側車輛和行人。駕駛面包車和摩托車請勿無證駕駛、超員載客,駕駛貨車、拖拉機、三輪車請勿違法載人。
乘坐客車出行,要到客運站選擇正規營運車輛,切勿乘坐私攬客源、非法營運、超員載客的客車。發現客車超員、超速、疲勞駕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及時向公安交管部門舉報。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