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國家將山西作為構建多元制氫體系的試點省,由呂梁市牽頭,聯合太原、大同、長治、臨汾“1+4”個城市列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予以支持。
“山西省作為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地,煤炭、焦爐煤氣、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制氫資源豐富、成本低廉。通過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進而帶動山西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是山西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建議國家將山西作為構建多元制氫體系的試點省,由呂梁市牽頭,聯合太原、大同、長治、臨汾‘1+4’個城市列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予以支持。” 3月5日,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呂梁市政協副主席、民建呂梁市委主委李慧義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呂梁市政協副主席、民建呂梁市委主委李慧義。受訪者供圖
李慧義表示,目前山西省正積極發展氫能產業,推動能源革命。全省氫能龍頭企業在相關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和整車產品研發方面已實現突破,燃料電池汽車在中重型商用車領域已實現產業化應用,相關地市已建設信息化平臺,對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數據進行全過程、全鏈條監管,不斷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和氫能相關技術指標。同時,《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也已出臺,為氫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當前,呂梁市已經提出“一體兩翼、三港四鏈”的氫能產業發展思路,加快構建制氫、儲氫、運氫、加氫以及氫能源應用的完整產業鏈。一體,就是打造千億元級呂梁氫都,建設北方氫能產業基地;兩翼,就是依托孝義鵬飛、山西美錦兩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氫能產業;三港,就是建設氫能供應之港、技術研發之港、裝備制造之港;四鏈,就是發展焦爐煤氣制氫、天然氣制氫、煤氣化制氫、電解水制氫四大鏈條。目前,呂梁已實現了氫能產業從“破題開局”到“全面開花”的精彩蝶變。呂梁孝義鵬飛集團焦爐煤氣制高純氫、水電解綠氫項目已建成投產,11個加氫綜合能源站建成投用,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裝備制造項目開工建設,氫能重卡、通勤客車、公交車、裝載機示范投運,“氣-站-運-車”氫能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初步形成。2023年12月29日,呂梁市第二批百輛氫能重卡(二代)投入運營。
據了解,山西省2023年煤炭產量13.78億噸、焦炭產能1.6億噸、天然氣產量145.5億立方米、發電量累計為4461億千瓦時,全省凈外送電量1576億千瓦時,占全省發電量的比重為35.3%。發展氫能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特別推薦: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JGxgLEl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