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一直以來,汽車和汽車消費是政策的主要發力點,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及5次之多。作為大宗消費品,汽車具有高價值、需求高的特點,自然是每年兩會關注的重點。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這已不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新能源汽車消費。
在回顧2023年工作時,李強分別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消費政策和出口工作中3次提及汽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一年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出臺支持汽車、家居、電子產品、旅游等消費政策,大宗消費穩步回升,生活服務消費加快恢復。一年來,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
在介紹今年政府重點工作時,政府工作報告分別在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消費穩定增長中2次提到汽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在新一年工作中還提到了農村的充電樁建設,提出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改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強充電樁、冷鏈物流、寄遞配送設施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不難看出,穩定汽車消費是穩定大宗消費的核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月,我國汽車銷量達243.9萬輛,同比增長47.9%,以遠超預期市場增幅的結果實現車市“開門紅”。雖然結果表現喜人,但我國與汽車發達國家的千人汽車保有量仍有較大差距。這意味著,我國汽車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為了提升汽車消費活力,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進一步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各地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實現了短期內有效的拉動消費效果。
業內普遍認為,考慮到汽車市場發展愈加成熟,今年汽車消費政策仍需鞏固和強化,以穩定汽車消費的可持續發展。記者在采訪中,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將擴大汽車消費和促進產業長遠發展相結合,不斷完善汽車消費政策,加快建設現代汽車流通體系,促進汽車市場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2024年工作任務是: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事實上,汽車作為激發消費活力的重要手段,有些地區已經開始探索。例如,上海市就發布新一輪燃油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和新能源汽車置換政策。具體來看,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個人消費者報廢或者轉讓(不含變更登記)本人名下在上海市注冊登記的非營業性小客車,并且在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的汽車銷售機構購買純電動小客車新車,注冊使用性質為非營運的,可申請一次性1萬元購車補貼。
作為激活整個汽車市場的重要驅動力,二手車已成為刺激新車市場消費活力的重要引擎。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不得限制符合在用車排放標準的二手車遷入,加速二手車流通效率,提升消費市場換車便利性,為汽車消費市場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特別推薦:氫能與燃料電池展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JGxgLEl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