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業內率先發展燃料電池、布局氫能領域的客車企業,蘇州金龍一直是行業發展的先行軍,也是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近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公示了2021-2022年度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擬承擔“示范應用聯合體”牽頭企業。其中,蘇州金龍作為該項目牽頭企業之一,成功向北京地區客戶交付20輛旅行家高端氫能大巴,目前該批車輛已正式投入通勤運營之中。
領先布局高端氫能通勤大巴
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發展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指出,要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在交通領域,將在礦區、港口、工業園區等區域探索開展氫燃料電池貨車運輸示范應用。在有條件的地方,可在城市公交車、物流配送車、環衛車等公共服務領域,加快試點應用燃料電池商用車。
在上述相關領域,蘇州金龍率先發力布局,在2005年就進行了自主研發,目前已經在多地示范運營,市場商業化運營成果顯著。此外,蘇州金龍還服務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以及新加坡“世界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等重要賽事,并創下了中國首輛氫燃料電池客車出口的紀錄。
海格氫燃料大巴服務2022年北京冬奧會
與業內所見較多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不同,此次蘇州金龍交付的車輛屬于高端旅游通勤大巴,也是蘇州金龍高端旅游氫能大巴服務北京冬奧會后的首次市場運營。
“為了更好地參與北京示范項目的實地運營,蘇州金龍做了很多針對性的技術開發,并與客戶一起實地調研用戶需求。在原有新能源大巴的優勢上,蘇州金龍重點對通勤以及旅游場景進行了氫燃料電池大巴的匹配開發。”蘇州金龍副總工程師嚴則進對記者表示,“此次交付的蘇州金龍旅行家高端氫能大巴就是針對通勤、旅游、通勤轉旅游三大類市場,覆蓋了多元化用車場景。”
確實,與單一的通勤場景相比,多元化場景更為復雜,既要滿足通勤車輛的經濟性要求,也要滿足通勤轉旅游時的整車動力性能。而面對多元化的使用場景帶來的開發需求與性能需求的挑戰,蘇州金龍不僅成功應對,還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
性能表現優異 降本增收效果明顯
市場良好的表現得益于整車各種核心技術指標的優異,例如該批氫能大巴電堆的最高效率達到了56%,功率密度為4.85kW/L,系統的功率質量比為711W/kg,冷啟動溫度可到-30℃,無論是最高效率、功率密度還是冷起溫度都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動力電池則采用高能量密度磷酸鐵鋰電芯,液冷、高效集成(CTP)技術電池組實現了動力電池PACK能量密度大于155Wh/Kg,保障了大客車對安全性、運營穩定性的高要求。驅動系統采用大功率、大扭矩永磁同步電機,防護等級達到IP68,動力性好,爬坡能力強,既可用于市內通勤班車,也適用于北京周邊山區旅游市場,適應能力強。
為更好地助力雙碳目標、車輛清潔環保發展,客運企業也積極響應政策號召,購入氫能大巴。早在去年,就有部分客運企業與蘇州金龍進行了車型、產品、技術的對接,為新品開發做了深入功課。
對于旅游、長距離通勤場景來說,氫能大巴具備長續航的優勢,可以有效減少加注次數,提升運行效率。并且在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政策的優惠下,購買氫能大巴的成本明顯下降。與燃油車相比,氫氣燃料的價格也有較大優勢。以部分客戶實地測算的結果來看,每公里燃料費節省約0.8元,每輛車每運行一萬公里就可以節省燃料費運行8000元左右。
自主攻關多項關鍵技術 加速推廣成功經驗
嚴則進介紹,在與世界領先的氫燃料技術企業開展合作的同時,蘇州金龍還堅持自主開發,在關鍵的整車控制策略上掌握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
一、基于工況特征和載荷需求,研究全工況燃料電池電-電深度混合動力系統技術。以動力系統耐久性、低溫環境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和動力性為目標,基于正向設計理念,實現基于燃料電池系統和動力電池數據特征分析的動力系統匹配和選型,完成了電-電混合動力系統工作模式劃分、動/靜態響應特性設計。
二、開發具有自適應能力的整車能量控制策略,提高氫燃料電池系統使用效率,降低整車氫耗。優化整車動力系統功率分配策略、氫燃料電池電堆功率變載點及變載區間,并針對駕駛習慣和不同路況特征,得出最佳能量流分配策略。
三、整車具有溫度自適應能力的整車能量管理策略,針對不同地域、季節VCU執行不同的能量策略,提高氫燃料電池系統使用效率,按策略仿真-實車驗證-策略優化三步走模式,降低整車氫耗。
四、余熱利用,一般整車冬季采用電加熱采暖,這導致冬季續航里程減少30%左右。為降低整車冬季使用能耗,提升可行駛里程,整車匹配雙向熱交換器,通過內外循環設計,既能利用燃料電池的余熱輔助暖風系統,又能利用暖風加熱器輔助燃料電池冷啟動,通過精確監測與控制手段,控制燃料電池的工作溫度正常,既能節約ATS能耗,又能節約暖風加熱器能耗。
“下一步,蘇州金龍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深挖燃料電池與整車控制策略,使新能源系統與整車在高可靠性、高安全、低能耗方向上更完美地結合。”嚴則進表示,當前,氫能汽車的市場化進程還主要以示范項目為主,蘇州金龍也將緊跟政策,做好多地示范項目,進一步豐富運營經驗,推廣有效成果,助推我國氫能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