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客車行業頭部企業陸續對外公開發布5月份產銷快報。據報告內容,宇通、金龍、中通三巨頭5月銷售量同比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詳情如下:
宇通客車:2025年5月銷量3053輛,同比下降12.35%。
分車型看,大型客車銷量為1603輛,同比下滑25.51%;中型客車銷量897輛,同比微降2.61%;輕型客車銷量553輛,同比增長34.88%。
金龍(含廈門金龍、廈門金旅及蘇州金龍):2025年5月銷量3575輛,同比下降21.5%。
分車型看,大型客車銷量為1408輛,同比下滑14.2%;中型客車銷量547輛,同比下降26.28%;輕型客車銷量1620輛,同比下滑25.28%。
中通客車:2025年5月銷量1001輛,同比下降4.21%。
分車型看,大型客車銷量為701輛,同比下滑5.14%;中型客車銷量261輛,同比增長18.65%;輕型客車銷量39輛,同比下滑54.63%。
不難看出,三巨頭的5月份銷量中,金龍下降幅度最大(-21.5%),其次是宇通(-12.35%),再次是中通(-4.21%)。這三家企業5月份銷量呈現出一個共同特征:整體銷量以及大型客車銷量均遭遇下滑。
再來看看出口情況,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統計,5月我國客車出口總量為6809輛,同比增長25.35%,環比增長18.71%。
圖片來源:客車網
具體來看,廈門金龍以1000輛的月度出口銷量、同比增長率17.10%、環比增長率9.05%衛冕冠軍。
宇通客車則以934輛出口銷量,環比增長率6.74%,保持亞軍位置。
蘇州金龍(海格客車)出口銷量為889輛,同比增長率15.30%,環比大增124.49%,成功由4月份的排名第六躍居第三。
5月出口銷量前十強中,至少7家企業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同比增幅最高的企業是比亞迪,達136.05%。江鈴晶馬、福田歐輝緊隨其后,分別為126.32%和114.92%。
那么,5月中國客車市場呈現”內冷外熱”特征,透露哪些深層次原因呢?
出行模式沖擊與公交運營困境
地鐵、私家車、電動自行車及網約車等多元城市交通工具擠占市場,公交車客源受到嚴重分流影響。不少公交線路都處于長期虧損狀態,大型公交空載率高、運營成本居高不下,進一步抑制新車采購意愿。
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刺激作用有限
極大比例的客車采購來自公交公司及旅游集團,其車輛更新依賴地方財政預算而非消費補貼,政策難以撬動體制內資金缺口。而且,2020年新能源補貼高峰期的車輛普遍剩余3-5年壽命,強制淘汰造成國有資產浪費。
內需持續萎縮市場競爭加劇?
頭部企業為搶占份額加速技術迭代與價格戰,但受制于地方財政緊張和公交公司采購能力下降,內需市場持續萎縮。
相反,海外市場因”一帶一路”深化合作及新能源技術優勢,成為中國客車突圍方向。如何加速海外市場布局是當前國內客車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即將舉辦的CIBE 2025第14屆上海國際客車展將為企業提供”技術-市場-資本”一站式平臺,這正是助力客車企業加速海外市場布局的重要契機。
?行業洞察與技術對接?:覆蓋氫能源、智慧交通、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論壇,幫助企業把握全球政策動向和技術趨勢,搶占創新制高點。
?資源整合與訂單轉化?:匯聚200+先鋒企業和25000+專業觀眾(包括30+國采購團),實現整車、零部件到服務設施的全產業鏈對接,推動本地化生產合作與訂單簽約。
?品牌全球化與信任構建?:通過國際采購商互動和高端論壇,傳遞技術可靠性,提升中國客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彌補海外信任短板。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