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站在氫能源產業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連接制氫端和用氫端的橋梁。透過國內目前加氫站的分布與運營情況,從一定程度可以略窺國內氫能產業發展的一二。
據機構統計,截至2022年8月15日,國內共建成加氫站289座(不含已拆除站)。國內已開建或進入招標階段的加氫站數量達到88座,預計2022年底國內總建成加氫站或將突破300座。
從建站年份來看,2021年國內建成加氫站122座,為歷年來建站數量最多的年份,主要原因是受到去年的中石化發布“百站計劃”、示范城市群政策即將落地、北京冬奧會氫能應用等利好因素影響,建站速度提升效果明顯。2022年開年至11月,國內建成加氫站數量為40座,受公共安全事件影響,建站速度較去年明顯放緩,預計2022年建站總數超越2021年的可能性不大。
分省份看,目前國內運行的289座加氫站分布在29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廣東、山東、江蘇分別以51座、29座、24座的建成量位列前三,TOP10省份加氫站建成數量達到215座,國內占比74.4%。從各省建站總加注能力來看,前三名分別是廣東、山東和上海。加氫站的建設分布以及運營情況與各地方的氫源分布、氫能企業技術實力、地方財政實力、政策支持等是緊密相關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環渤海等區域的氫能產業發展集聚程度相對較高。
從加氫站類型來看,自2019年中石化建成國內第一座油氫合建站并成為加氫站主要建設力量以來,國內新建加氫站中合建站比例逐年提升,2022年油氫合建站的建站比例約占六成,加氫、加油、加氣及充電的綜合能源供應站已成為加氫站的發展趨勢。此外,進入2022年以來制氫加氫一體站建設數量明顯增多,可緩解部分地區供氫緊張及氫價過高局面,有助于燃料電池汽車的加快推廣。
目前國內“3+2”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4年任務期,將推廣氫車約5萬輛,加上示范群外地區的氫車推廣,據預測,到2025年國內加氫站建站數量或將突破1000座,未來5~10年,中國加氫站市場成長空間廣闊。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