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6月16日,由湖北東湖實驗室自主研發的“一公里高速磁懸浮測試線”進行首次公開演示,重達1030公斤的試驗車在電磁力的推動下,成功跑出每小時650公里的“極速”,打破同類型平臺的全球紀錄。
6月16日,湖北東湖實驗室,“一公里高速磁懸浮測試線”開展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走進“一公里高速磁懸浮測試線”,一公里長的磁懸浮軌道如同一條長龍臥在地上,場景蔚為壯觀。
“準備完畢,可以測試。”對講機里傳來同步信號,李衛超按下啟動按鍵。軌道南端的測試車呼嘯啟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向軌道北端,10秒鐘后穩穩剎停。
6月16日,湖北東湖實驗室,“一公里高速磁懸浮測試線”開展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3次測試過程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分別在軌道100米、300米、600米處實地感受。除在100米起步階段勉強能看到測試車的運動軌跡外,300米和600米處都只能看到黑影一閃而過。即使用專業單反相機拍攝,也只能捕捉到測試車的殘影。
后臺數據顯示,測試車僅用7.1秒就從靜止加速到每小時650公里,這個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超過8個G,幾乎是戰斗機飛行員可承受的過載極限。
6月16日,湖北東湖實驗室,“一公里高速磁懸浮測試線”開展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測試車為啥能跑這么快?李衛超介紹,在電磁力的作用下,測試車與軌道之間產生“同極相斥”效應,二者之間沒有物理接觸,測試車懸浮在軌道上,車輛在加速過程中不受摩擦力制約,僅需突破空氣阻力。
“每小時650公里并不是測試線的終極目標,其典型工況為每小時800公里,預計到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具備驗收條件。”李衛超說,高速磁懸浮測試線具有高精度速度控制和高加速能力,建成后將成為開放、合作、共享的試驗平臺,可開展開放大氣環境下的動模試驗、速度標定試驗和抗過載試驗等。
6月16日,湖北東湖實驗室,“一公里高速磁懸浮測試線”開展測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開展試驗的目的,是為創新技術走向實際應用鋪平道路。
據了解,高速磁懸浮技術在超高速電磁撬、高速磁懸浮軌道交通、低空經濟、航天電磁發射、游樂設施等領域均具備應用前景。
比如航天飛機,在地面滑跑加速時可以不開發動機,而是通過電磁系統“彈射上天”;商業衛星發射時,火箭在地面也沒有點火過程,而是通過電磁加速把火箭發射到半空后再打開發動機;游樂園里的跳樓機不再使用液壓動力,而是用電磁系統精密控制,模擬出月球甚至火星的重力環境,讓游玩體驗更豐富……
湖北東湖實驗室有關負責人說,“一公里高速磁懸浮測試線”是湖北東湖實驗室圍繞新能源船舶、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與智能微網等領域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與新技術應用的縮影。
成立4年多以來,湖北東湖實驗室已建成4個技術創新中心、3家科技型成果轉化公司和10個中試平臺,累計獲得院士團隊授權專利使用權50余項,與青島地鐵、杭州地鐵、湖北港口集團、中國華能集團等單位開展合作,直接成果轉化效益超過4億元,帶動全社會產生經濟效益超過45億元。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