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臺超小轉彎半徑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地龍四號”在江都武堅鎮順利下線,一舉填補“最小直徑、最小轉彎半徑”兩項國內空白。
盾構機的正式名稱叫“全斷面隧道掘進機”,是地下掘進的核心裝備,在交通隧道工程建設中應用廣泛。因為系統復雜、集成度高,也有人把它稱為機械制造“皇冠上的明珠”。“20年前,我國在重大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盾構機一直依賴國外進口。”揚州地龍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不斷進步,以盾構機、起重機為代表的工程機械裝備制造也不斷取得新突破,國產化、自主化程度顯著提高。
當天,成功下線的“地龍四號”盾構機全身披紅掛彩,70多米長的機身宛如游龍盤旋在車間里。“盾構機直徑越小,對技術、工藝的要求越高。”公司負責人說,“地龍四號”的開挖直徑為3.05米,最小轉彎半徑35米,具有靈活施工的特點,更適合泥土、巖石、卵石等復合地層施工,它也成功填補了國內盾構機“最小直徑、最小轉彎半徑”兩項空白。
揚州地龍機械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盾構機及其配套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2020年,公司研發生產的“地龍一號”是國內首臺“頂盾機”,打破了日本、德國長期對這一行業的壟斷;2021年,“地龍二號”問世,對各項性能進行了完善和提升;緊接著下線的“地龍三號”,憑著獨創的密閉土壓轉泥水技術,使盾構機由過去的單一開挖泥土,轉成注水攪拌開挖,大大提升了掘進速度。剛剛下線的“地龍四號”也有很多創新設計,如小直徑球形鉸接、球鉸式螺旋出土機、一鍵切換式土體改良裝置等,為城市復雜的地下管線與市政建設提供了又一利器。
“從‘地龍一號’到‘地龍四號’,公司組織技術團隊攻克了一個個‘卡脖子’難題,通過技術的不斷創新升級,向‘一流品牌、穿越全球’目標邁進。”該負責人介紹,多年來企業廣泛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不斷研發新品,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盾構科技成果領跑同行,產品已成功出口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多個國家,成為行業內的“隱形冠軍”。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