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用于隧道掘進的工程機械——盾構機,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因為擁有穿山打洞的超強能力,享有“地下蛟龍”“鋼鐵穿山甲”的美譽。十余年來,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把盾構機打造成中國人的“爭氣機”!從跟跑、并跑,到領跑,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故事還在繼續上演。
開創了國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施工新工法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第三屆河南省專利獎勵的決定》,其中,由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裝備)發明的一種全斷面掘進自行走式U形盾構機被評為特等獎。這是一項什么技術?填補了哪些空白?
“常見的盾構機主要是用于暗挖隧道,對于埋深較淺采用明挖工法的隧道則無能為力。”5月31日,中鐵裝備高級工程師肖威告訴記者,為此,他們專門研發制造了用于明挖施工的U形盾構機,將明挖工法和盾構法優點有機融合,成功制造出U形盾構機這個掘進施工的新利器。
肖威告訴記者,這臺盾構機因其中空的結構酷似英文字母“U”,所以被命名為U形盾構機。其研發制造結合綜合管廊施工明挖工法的要求,將明挖和盾構法優點有機融合,采用機械設備作為開挖后的支護結構,在開挖施工的同時,可將提前預制好的管節跟隨盾構機開挖成形的空間順次埋設,即可完成管廊框架主體結構的安裝,不再需要人工后期綁扎鋼筋框架,現場澆筑水泥。
預制管節的截面可達到8300mm×3100mm,可廣泛應用于埋深較淺的綜合管廊鋪設。與傳統的明挖施工工法相比,其機械化程度、安全性能更高,成本低、速度快,施工范圍小,不用放坡,出渣少、噪音小,具有安全、快捷、經濟、環保的技術優勢。
填補國內空白 可節約人工五成以上
“據測算,與普通明挖法施工相比,U形盾構施工工法可減少人工50%以上,節省費用20%至40%,縮短工期30%以上。以建設100米綜合管廊為例,傳統工法需30個工人施工一個月才能完成,而使用U形盾構綜合管廊施工工法僅需七八個工人,十幾天就能完工。”肖威告訴記者。
盾構機兩側和后部的空間兩側有排樁支護設施,這是盾構始發基坑的防護設施。當盾構機進入正常推進階段,是不需要這樣的支護設施的,因為盾構機的三面盾體自身就具有支護功能。這也是U形盾構施工工法節約成本的原因之一。
“創新沒有捷徑,當時研發U形盾構機的時候,國外只有日本可以生產,國內是一片空白,沒有圖紙,沒有數據,全靠一點點地摸索。”肖威說,U形盾構機比普通盾構機姿態控制難度更高,稍有誤差就會改變形狀。
在不斷努力下,2017年6月9日,國內首創U形盾構機在中鐵裝備集團新鄉基地下線;2017年10月1日,在海口市椰海西延路段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成功始發,填補了我國盾構設備領域的空白,開創了國內綜合管廊施工的新工法。
???????
創新引領?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
肖威坦言,創新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設計正確的技術方案以外,就是要能夠承受壓力,這其中有遭遇困境的壓力、面對質疑的壓力、工作推進的壓力、產品推廣的壓力等,只有扛得住這些壓力才能走得更遠。
“U形盾構機的創造經驗,也為中鐵裝備矩形盾構機的研發生產提供了寶貴經驗。”肖威說。
創新是不竭動力,更好是目標追求。多年來,中鐵裝備聯合多家企業、院校組成創新團隊,“產學研用”聯合攻關,不僅形成了“大”“小”“異”不同斷面以及土壓、泥水、硬巖不同應用領域的全系列盾構機產品,而且自主研制世界首創的“馬蹄形”盾構機和國內首臺套復合式盾構機,并向超大直徑盾構機領域一路高歌勇進。
“中鐵裝備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高度重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完善建立了‘七院三站三中心一平臺’的科技研發架構,對產品設計與研發、配套工法研究、智能制造進行統籌協調。”中鐵裝備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掘進機械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盾構裝備協同創新工作站,搭建了高端的人才集聚和科研平臺;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持續以創新戰略驅動產業發展。在堅持主賽道的同時,不斷地調整產品結構,牢牢掌握“行業話語權”,未來還將向無人值守方向進軍,進一步發展數字化、智能化。讓無人值守、智能掘進成為現實。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