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發布消息稱,由該公司牽頭發起并主持制定的兩項IPC國際標準,正式面向全球同時發布。這是首次由中國提出、牽頭制定且全球軌道交通行業通用的首份IPC國際電子行業標準。
IPC(國際電子工業互聯協會),是全球電子制造業最有影響力的開放性非盈利行業組織,也是唯一一個匯集了電子行業全產業鏈所有參與者的國際性行業協會,在全球擁有64個國家共計5600多家會員企業,包括波音、GE醫療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科研單位和政府機構等。
在國際市場上,IPC標準下的產品在歐美市場廣受認可,是實質性的全球市場標準,代表了電子制造業國際最高水平和權威地位。
此次由中車株洲所牽頭訂立的兩項IPC國際標準,分別是IPC/WHMA-A-620CR《線纜及線束組件的要求與驗收—軌道交通補充標準》和IPC-A-610GR《電子組件的可接受性—軌道交通補充標準》,其中,前者規定了軌道交通裝備用線纜、導線及線束組件的組裝制造操作和驗收要求,后者規定了軌道交通裝備用電子組件的制造要求和成品外觀驗收要求。
一直以來,國際標準是企業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首需的“通行證”。標準的制定,更事關話語權。隨著中國企業近年來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對國際標準也從追隨、消化吸收、理解應用到主動參與,逐漸成為制定者和主導者。
作為“中國制造”金名片,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以強大的產品力出口全球。隨著國內軌道交通產業開始領先全球,對新技術、新領域有了更高的希冀,現行的國際標準,已“跟不上”中國企業的需求。
中車株洲所是國內最先在軌道交通行業引入和踐行IPC標準的企業。為此,2017年起,中車株洲所牽頭發起軌道交通行業電子標準攻關,吸引了來自全球軌道交通產業鏈、電子產品供應鏈及第三方科研院所約200名專家參與,其中來自中國、美國、墨西哥以及歐洲的110名專家,在歷時3年多的標準開發過程中保持活躍參與,共同應對這場全球軌道交通領域電子行業技術的新“變革”。
兩項標準在2018年10月同時通過立項,歷經多次反復討論和修改,2021年9月、12月先后通過全球意見征集和公開投票,再經數月縝密地編輯校核后最終面向全球發布,均適用于軌道交通裝備3級及以上產品,以確保滿足軌道交通行業特定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