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道路運輸局獲悉,2022年是推進上海“四好農村路”建設(2018—2022年)的收官之年。截至2021年底,上海已成功創建崇明區和金山區2個“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39個市級示范鎮、356條市級示范路。今年10月,市道路運輸局還將開展2022年“上海十大農村路評選”,讓市民來評選最美農村路。
四年多來,上海圍繞“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實現系統性涵蓋“縣、鄉、村道”三級路網的農村公路規劃“從無到有”,制定《農村公路規劃設計導則》,大力推進區區對接、斷頭路建設,農村公路路網結構不斷優化,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
結合《上海市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四好農村路”建設等內容納入其中,實現“四好農村路”發展“有法可依”;設立區、鎮、村三級路長,“路長制”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全面提升農村公交運輸服務水平,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始終保持在AAAAA級;進一步擴大“農村公路+”示范效應,讓農村公路串聯起紅色文化、人文旅游、生態產業,盤活鄉村資源,打造生態富民鄉村走廊。
生態綠色與科技創新,融入農村道路建設,打造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觀。位于奉賢區的望園路曾是一條泥結碎石路。2019年,望園路(金齊路一航南公路段)被改建成40米寬的生態大道??紤]到道路一側有一條平行水系,另一側有數百棵大樹,有的甚至已有百年樹齡,設計人員打破常規,將道路整體一分為二,中央保留原有林帶,形成接近兩公里的狹長“小型森林”。
與一般道路明顯不同的是,這條道路中間低、兩側高。這是出于可持續的生態保護理念,在雨水排水方面采用散排設計,也就是雨水管“零”安裝。護坡采用了生態護坡,為小動物通行預留通道。同時,望園路主打“科技”元素,沿線布設智慧特色候車亭,既擋風遮雨,又適宜看風景,內含公交智能化墨水屏、USB手機充電等設施,主要路口設置行人過街智能系統,沿途由書法愛好者寫就傳統二十四節氣路牌。
在崇明的東灘大道上,也有類似的設計——一條名為“東灘眼”的隔離帶。它寬達四五米,巧妙地將上下行車道分開,除了綠色植物,中間還有一條小河貫穿,兩端建有小亭子。大道底下建有一些被稱為“生物通道”的水泥管,以便小動物通行。
東灘大道通過綠化隔離帶實現車行道中央隔離與機非隔離,道路兩側種有水杉、松柏等常青樹木,及紅葉石楠、金邊黃楊等常綠灌木。道路沿線建有上實東灘有限公司、上外賢達學院崇明校區以及和閑居等精品民宿。作為著名的環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賽道之一,這里迎接過來自世界各地的自行車選手,配合精心設計的道路綠化,整段騎行道路被郁郁蔥蔥的水杉“包裹”,帶領更多的人走出城市,回歸生態,擁抱自然。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