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廣東省發改委印發《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到2025年示范期末,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目標。至此,京津冀、上海和廣東三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發展目標都揭開了神秘面紗。
南方+記者對比發現,同為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京津冀、上海示范城市群分別規劃了5300輛、5000輛的推廣目標,而廣東示范城市群推廣數量為1萬輛以上。此外,《行動計劃》提出多維度措施,包括產業集聚、技術水平、加氫站布局、規模化推廣應用、制-儲-運氫、產業鏈安全等方面。
到示范期末,廣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將實現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等八大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進入全國前五,形成一批技術領先并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年供氫能力超過10萬噸,建成加氫站超200座,車用氫氣終端售價降到30元/公斤以下,示范城市群產業鏈更加完善,產業技術水平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推廣應用規模大幅提高,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到2025年末,關鍵零部件研發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高地。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布局建設300座加氫站,其中示范城市群超200座。同時,為了加快布局建設,《行動計劃》明確了加氫站建設相關手續,統一了加氫站建設補貼標準。對于氫氣制-儲-運環節也明確加快保供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加氫站內電解水制氫、開展氫氣制儲運新技術應用試點,以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對加氫站終端售價2023年底前高于35元/公斤、2024年底前高于30元/公斤的,不予補貼。
目前,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相關產業已超過百億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之一,隨著示范城市群行動推進,產業發展還在提速。以位于佛山的鴻基創能為例,在2021年實現產銷107萬片膜電極,預計今年產品銷量將達到200萬片,到2025年則計劃實現1000萬片銷量目標。
分析指出,除了明確產業發展目標、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之外,《行動計劃》聚焦廣東示范城市群面臨的區域供氫不足、制-儲-運氫成本高、相關管理標準不明晰等問題,在加氫站建設與運營、保障低成本用氫等方面作出了明確、可行的規定,這是對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有效支撐,大大提振了行業信心。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上牌信息顯示,2025年5月,國內客車(含輕客、中客、大客)月度實際銷量達到4.2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呈負增長,降幅為1%。 上牌維度的客車終端實際銷量,更能反映國內客車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進一步拉長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數據同樣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1-5月,國內客車實際銷量達到19萬輛,與去年同期的銷量持平。 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后,本輪始于2023年的國內客車市場快速放量,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從年度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到,2023年之前,國內客車市場進入增長停滯期,2019年銷量達到36萬輛后,此后4年時間都在35萬輛上下徘徊,始終難以突破。而2023年開始打破僵局,同比增速達到14%,年度銷量接近40萬輛,2024年快速拉升,年度銷量一舉突破50萬輛大關,而增速更是高達29%。 2023年和2024年的快速放量,與多重因素密切相關。首先是疫情結束后國內旅游市場的爆火,直接拉動2023年國內旅團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此后,2024年7月,國家出臺以舊換新政策,推動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替代,支持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這一政策有力推動了公交車的更新熱潮,從而推動國內公交細分市場的客車需求集中爆發。 以公交市場為例,在2024...